A. 当今世界乒乓球运动发展趋势是什么

1攻球取代削球 男选手里面优秀的削球手会越来越少
2反胶继续占据主导 怪板打法越来越少
3坚持中近台为主 所以动作会更小 球更快
我看好 马龙 波尔 同时不看好奥恰洛夫
4凶和稳的结合点要求更严格
5亚洲人更注重相持 欧洲人更注重前三板 总之打法会更全面
6对选手的心理素质考验加大 因为规则总是改变 是的偶然性加大

小的地方
1直板横打继续普及 同时我认为会是马琳和王皓的结合版 比如徐昕
2反手相持的快撕技术逐渐推广 像马龙 王励勤 王皓

B. 乒乓球运动现状和发展趋势

体坛网通讯员潘立报道 乒乓球作为中国人公认的“国球”,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并不让人感觉非常惊讶,因为,无论是国家还是球员本身,为乒乓球的付出都要比其他国家多得多。所以,我们应该为此赞美与夸颂、自豪与傲视,但除此之外,似乎就没有什么话好说了,反而产生一种并非杞人忧天的担心,那就是我们在国际赛场上如此的大包大揽,是否会产生一些我们想象不到的未来趋势呢。 最悲观的想法就是,世界各国乒乓球运动员们和中国乒乓球运动员交手屡战屡败,赢球希望越来越像遥远的地平线,好像看得见,永远摸不着。在失去竞争意义的情况下,乒乓球比赛会越来越索然无味,导致其他国家对其不感兴趣,乒乓球项目也被“逐出”奥运会,世界赛场上只剩中国队说“单口相声”,玩独角戏。乒乓球项目的国际比赛,慢慢演变成为事实上的国内比赛。依这种思路来看,中国队独霸国际乒坛对乒乓球项目的发展非常不利。乒乓球毕竟不比网球等项目。网球可以由两位不是最帅但是却最有实力的美国球员桑普拉斯和阿加西争霸多年并共同谱写一段经典的网坛传奇,同时还深受全世界球迷的关注。但是,世乒赛连续两届由王励勤和马琳争夺冠、王楠和张怡宁的多年竞争历史等都无法引起足够的重视。独乐乐远远不如众乐乐。与其放任着让它走向灭亡,不如出手挽救?!中国要向世界输出自己的乒乓球,鼓励并支持一流的乒乓球运动员,出去做洋人的教练,为未来的自己培养对手,而不仅仅是让他们出去代表外国打球。因为,优秀教练对一个国家乒乓球的帮助往往比运动员更大,像培养出塞弗兄弟的王大勇等等。同时,我们更需要一个更加健全、更加火热的乒乓球联赛,让他国选手在这个联赛中不断汲取营养;还要让我们的顶尖高手涉足他国的联赛,以带动他们的水平;并在适当的时候将最我们高水平的乒乓球训练营向外国选手开放。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蔡振华曾开玩笑称,以前我们老是喊“狼来了”,现在狼没有了,我们就得自己再把它养起来,只有通过竞争,中国乒乓球水平才会进一步提高。他表示,奥运会之后,中国乒乓球就会开始“养狼”。而现在开始,正是时候。国际乒联大大沙拉拉也在奥运期间表达了希望通过设立北京乒乓球学院的设想。按照这一计划,国际乒联将在北京设立乒乓球学院,为各国选手提供与中国国手一起训练的机会,并采用世界乒联担任主管,中国乒联担任顾问的形式,目的就是借中国之玉攻他国之石,从而提高世界各国乒乓球项目的竞技水平,拉近与中国队的差距,增强世界比赛的激烈程度,使世界乒乓球比赛更加精彩、好看、紧张、激烈。但愿中国乒乓球界的决策层真的能够拿出乒乓球超级大国的气度来,加强与国际乒联和世界各国的交流与互助,为推动乒乓球在世界各国的普及与提高尽应尽之责、作最大的贡献。

C. 分析世界乒乓球运动的发展趋势

引用:
2当今世界乒坛的发展趋势通过对第45届世乒赛比赛特点分析,可以发现,目前世界乒坛正朝着3个明显的趋势发展,具体为:竞技能力的个性化,技术构建的立体化,女子项目的男性化。

2.1竞技能力的个性化
乒乓球的魅力是充分地体现个性色彩。同一种打法,一人一种风格。总体上看,技术上整齐划一的时代已成过去,每个运动员都在使用同一技术的同时,又进一步寻找和形成适合自己打法特点的技术风格。在比赛中,这种带有鲜明个性特色的打法表现得不遗余力。如,同是直板快攻打法,刘国梁、马琳、闫森运用起来则各有千秋;而同是欧洲横板弧圈打法,瓦尔德内尔、萨姆索姆夫、施拉格皆各有所长。在超一流的选手中,几乎找不到一个模式的较雷同的打法。在高水平竞技中,竞技能力的个性化已不庸置疑,而个性化的焦点则为“特长突出”。没有突出的特长,是很难在当今乒坛占得一席之地。因此,每个运动员都拼命地在“特长突出”上下功夫,视它为克敌制胜的先决条件。随着乒乓球比赛紧张激烈程度的“白热化”,给运动员技术的个性化设置了许多新标准。
2.2技术构建的立体化
从45届世乒赛的单项决赛看,仿佛是中国的全国比赛移师荷兰进行一般。观之给人以欣喜之感,同时也引发对目前乒乓球技术发展趋势的思考。为什么我国乒乓球实力能如此强大?立体化是唯一的答案。我国乒乓国手的立体化技术特点宛若万里长城,使其他国家选手难以逾越。
就中国队而言,技术打法上,面对法国队的“蛮不讲理”,比利时队的“狂轰乱炸”瑞典队的“老谋深算”,中国队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在坚持我国既有特色的基础上,发扬了近台快、突出前三板的优势,弥补了反手技术的不足,提高了相持及攻防转换能力,确立了合理的技战术组合,实现了令外国人望而生畏的技术立体化构建。就中国选手而言,在欧亚强手面前,他们表现出独特的立体化技术构建,具体表现为:近台为主,结合远台;前三板技术为取胜关键;发球抢攻;接发球能积极上手;速战速决,但也具有打来回球的能力;单打和双打的结合,在掌握单打技术的同时,练好双打技术:速度与旋转的结合,拉前冲弧圈球有速度,也有旋转,并能与战术融为一体。总体而言,中国乒乓国手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我方技术的立体化构建。上届世乒赛冠、亚军,盖宁与塞义夫早早即被淘汰,虽然他们的打法简练且凶狠,但没有多少战术,见球就打,虽猛冲猛打,但少了一些谋略与智慧。因而,虽贵为世界冠、亚军,却首轮即遭淘汰,这仍在情理之中。而瑞典队则不同,他们的技术全面水平稳定、经验丰富,其技术的立体化构建救了他们的驾!
2.3女子项目的男性化
乒乓球男子的最高水平就是世界最高水平。圈内人士普遍认为:男子技术的今天就是女子的明天。而女子乒乓球技术的“男性化”正是这一说法的有力印证。当今的世界乒坛“半边天”,完全是中国姑娘的天下,就连“海外兵团”的中国“半老徐娘”选手,也能托中国女队福,争得
较好名次。中国女队果真高枕无忧了吗?不!一旦欧洲女性卷土重来,一旦朝韩强强联合,一旦国外任何一个队走上了“男性化”的道路,中国女队的优势就无法保留。“男性化”是女子乒乓球运动的一剂神丹妙药,如“芝麻开门”一般,是我国女子乒乓球开启胜利之门的钥匙。邓亚萍的超前意识和创新精神让她锁定了辉煌;李菊、杨影凭借近乎男性化的技术让板上生辉;而刚刚冒尖的两位张姓小将也是沾上了打法有男性化的味道,才得以崭露头角的。可见,由中国女队拉动的男性化趋势将席卷全球,谁先行一步,谁就等于攻占了制高点。
3优秀运动员的训练
在世界乒乓球运动的发展趋势下,如何安排优秀运动员的训练,是一个战略性的科研命题。
3.1训练强调个体性
随着现代训练的发展,运动员的整体实力水平已相当接近,一场球的胜负往往取决于关键时刻特长的发挥或者出现了漏洞。因此,训练应表现出明显的个体性。技术训练的重点应围绕着发展和完善个人打法的需要,“技术全面、积极主动、特长突出、没有漏洞、打法凶狠”,这是技术发展的进取方向。战术训练是在进一步发展个人特长的基础上,逐条弥补个人的技战术薄弱环节,提高战斗力。身体训练的重点是发展与个人打法相适应的专项身体素质,以求其向技战术的需要转移。心理训练应将改善与个人打法相适应的心理品质放在突出位置,以促进最佳竞技状态的形成与保持。乒乓球训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在重大比赛中获得或保持
个人的优异成绩。没有优秀的个体,就没有优秀的团体。
3.2训练强调对抗性的针对性
对抗性是乒乓球项目的基本特点。运动员就是在控制与反控制、战与守的对抗局面中,正确掌握和熟练运用技战术而有所建树的。技战术的训练,就是为了技战术的合理组合,加强作战能力,要根据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安排对抗难度。训练离开了对抗性,就变得毫无意义。身体训练采用对抗性的方法与手段,不但能提高运动员的机能,而且可以磨练运动员的意志。针对性是运动训练的一把尺子。运动员的训练水平越高,针对性的要求也越高。针对性训练,首先是对运动员进行科学诊断,找出他的主要矛盾,分析解决的路子,并采取相应的方法与手段,然后再根据竞争对手的不同情况,各个击破。训练强调对抗性和针对性的目的就是为了使运动员的技术构建立体化成为可能。
3.3女运动员的训练更要强调创新意识
不断创新是我国运动员在世界乒坛能够保持优势的成功经验。技术、打法要创新,训练方法与手段也要不断创新。创新首先是解放思想,无所顾虑。当今的乒坛竞争激烈,瞬息万变,仅一两个球就往往决定胜负,决定命运,这一两个球的出处就是创新。创新还可以借鉴别人,对女运动员来说,跟着优秀男运动员的脚步走,是至关重要的。道理很简单,女运动员拥有的技术,男运动员都有;而优秀男运动员拥有的技术,女运动员却不全有。女运动员一般都易于墨守成规,这对教练员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谁最先启动女运动员的创新意识,谁就能先人一步。
4小结
一个优秀运动员,如果不了解乒乓球运动的发展趋势,一个优秀教练员,如果不遵循乒乓球运动的发展趋势,那就无异于将自己置身于该项目黑暗的深渊中,既毁了今天,也毁了未来。中国乒乓球应该警醒。

D. 乒乓球运动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今世界乒坛发展的趋势
第44届世乒乓球赛众人瞩目,是当今世界乒坛最高水平的角逐,其超一流选手上佳表现,象征着乒乓球运动发展到了空前激烈的程度,世界排名前10位的选手代表着当今整个乒乓球运动发展的方向,尤其是瓦尔德内尔、桑莫斯洛夫、王涛、刘国梁、孔令辉等出色的表现,在今仍将领导世界乒坛的发展趋势。就分析乒乓球发展的方向,有三方面的问题至关重要:
(一)整体实力不断加强:
从第44届世乒赛诸强的表现来分析,在单项技术和战术方面,世界乒乓球没有象50年代日本人发明弧圈球,60年代我国出现直板快攻,70年代欧洲两面拉弧圈球那种革命性的、本质的变化和突破。而当今的发展在于打法更凶、速度更快、变化更多,技术战术组合更加合理,对抗性更强。技技战术质量均达到了空前的高度,表现在速度、力量、意识、技术运用方面更加结合比赛的需要。瓦尔德内尔的发球、发球抢攻、变化中的正手冲杀、反手加力弹打直线的弧圈球;王涛在凶狠和实力的前提下,将速度、旋转和变化完美的结合、攻防衔接运用自如等,均是这一发展的集中体现。
(二)技术全面下的特点突出
技术全面是乒乓球发展趋势之一,主要是指各个单项技术、战术掌握要牢固熟练,诸多的技、战术组合要合理,前三板球、控制和反控制能力要突出,进攻、相持、防御的实力和衔接要自如。攻与防、正反手技术的使用、凶与稳的实际运用均要恰当合理。从发展上讲,加强球的凶狠、力量是必要的,但仅这些也站不住,技术要全面发展,没有明显被对方攻击的漏洞和死角。如桑莫斯洛夫和孔令辉就是技术全面的典范。
特点突出也在当今乒乓球发展中表现出来,顶尖的运动往往建立和掌握了几项绝招技术,在某些方面高人一筹,关键时候具有得分的主要手段,能够把握住制胜的机会,起到取胜的作用。如瓦尔德内尔的发球、王涛的反手进攻、金泽洙的大力正手冲杀、盖亭的凶狠速度均是克敌制胜的法宝技术,令任何对手都难以对付,极具威力。
然而,技术全面和特点突出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在当今乒乓球发展异常激烈的时代两者缺一不可,技术全面有助于风格、特点的建立,而特点突出则可围绕特长的发挥,加速带动整体技战术水平的提高。否则,都难以立足,我们的训练就是要将两者有机的联系起来,以促进水平的提高。
(三)打法正在向凶狠稳健型发展
在欧洲随着乒乓球运动的飞速发展,以阿佩依伦和格鲁巴为代表的旋转、稳健派的打法已被淘汰。以瓦尔德内尔为代表的凶、稳、结合的打法和以罗斯科夫、塞夫为代表的凶狠打法通过几年的对抗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瓦尔德内尔在原来稳定、变化的基础上,加强进攻的威力,在第44届的男单决赛中,其发球抢冲、侧身冲击对方的中间位、其力量、速度、旋转和命中率均是出类拨萃。稳健加上凶狠,使瓦尔德内尔的打法更成熟,完美。实践证明凶狠稳健结合的打法,又向凶狠迈进了一步,使该种打法增添了巨大的生命力。原以罗斯科夫和盖亭为代表的凶快"不讲道理"的打法,通过近几年的实战,已开始向不同的方向发展,罗斯科夫在凶狠上,揉进了相持球、过渡球和中性技术,技术发挥稳定,保持着较高的胜率。而盖亭一味追求凶快,在控制球和反手位上存在明显的漏洞,技术起伏较大,成绩不稳定,因此,以凶狠为主的打法,自身也在不断充实、改进自己、逐步走向成熟。
过去,韩国以单面拉先发制人的争抢打法为主,对付欧洲的两面弧圈和我国的快攻难度都较大,成绩不尽人意。近几年来他们总结经验,将先发制人和后发制人有机的结合起来,对我国已构成了极大的威胁,这次世乒赛的失利,并非技不如人,而是赛前训练节奏安排存在一些问题。
我国乒乓球能够取得一些成绩,主要是队员阵容年轻,主力队员打法多样、速度快、技战术组合细腻合理,特别是在前三板球和相持当中对抗性明显强于对手。近年来,在蔡振华教练的带领下,注重了对各种打法的研究,加强了训练的对抗性和实战性,继承和发展了发球抢攻和接发球衔接技术的理论。采用以赛带练训练模式,赛与训关系形成了良性循环,使我国的整体实力和作战能力有了大幅提高。
目前,就整体实力,我国与欧洲、韩国处处于同一起跑线上,没有丝毫的优势,三足鼎立的局面在很长一段时间将相持下去。发展的趋势都将在不断提高技、战术质量的同时,沿着技术全面、特长突出的方向继续发展。

E. 乒乓球机发展趋势

1.当前的发展趋势就是以后是直板横打的天下,别看现在练横板的人多,但是到了高水平内非常受限制,真正容的高水平运动员中直板横打比横板全面,你看看现在国家男队几个主力队员,马林,王皓,许昕都是直板横打就明白了。
2.有传统的短平快靠发球发球抢攻等前三板向打相持回合球发展,向欧洲运动员的反正手中远台两面开工发展,越来越注重回合球以及比赛的精彩程度。
3.各种乒乓球新技术层出不穷,比如说发球,反手拉球快带,削球的切和砍等技术,这里面比较专业,就不详细阐述了

F. 乒乓球未来发展趋势

百年乒复乓球一直在发展,现在制处在一种颠峰状态,将来还会继续发展。过去中国运动员处在颠峰状态的水平同现在的运动员比,真是比不了的。似乎现在运动员的水平无以复加。这是由于现在运动员手中器材比过去要强得多。我想将来少年体校可能会培养双手打球。向前看和向后看百年对折的话,再有一百年,双手打完全会出现,这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因为,儿童是发展的关键。成年人的感觉可能说了不算。正如同成人说从现在开始学外语真是太难了一样,儿童则恰恰相反,小事一桩。明白的家长会从现在起培养自己的孩子从开始起用双手打球,或交替练球,或先培养弱项(手)打球,使之平衡发展。要知道中国这么多人打球,打得顶尖好的人就是十几个。离开这个小圈子发展会更上一层楼。百年以后,乒乓球单手打可能会列在残奥会中,因为运动员不能自由运用头脑支配另一个手臂进行正常的运动。总之乒乓球将来会有极大的发展,如同现在超越过去一样。

G. 乒乓球的世界发展趋势

2当今世界乒坛的发展趋势通过对第45届世乒赛比赛特点分析,可以发现,目前世界乒坛正朝着3个明显的趋势发展,具体为:竞技能力的个性化,技术构建的立体化,女子项目的男性化。

2.1竞技能力的个性化
乒乓球的魅力是充分地体现个性色彩。同一种打法,一人一种风格。总体上看,技术上整齐划一的时代已成过去,每个运动员都在使用同一技术的同时,又进一步寻找和形成适合自己打法特点的技术风格。在比赛中,这种带有鲜明个性特色的打法表现得不遗余力。如,同是直板快攻打法,刘国梁、马琳、闫森运用起来则各有千秋;而同是欧洲横板弧圈打法,瓦尔德内尔、萨姆索姆夫、施拉格皆各有所长。在超一流的选手中,几乎找不到一个模式的较雷同的打法。在高水平竞技中,竞技能力的个性化已不庸置疑,而个性化的焦点则为“特长突出”。没有突出的特长,是很难在当今乒坛占得一席之地。因此,每个运动员都拼命地在“特长突出”上下功夫,视它为克敌制胜的先决条件。随着乒乓球比赛紧张激烈程度的“白热化”,给运动员技术的个性化设置了许多新标准。
2.2技术构建的立体化
从45届世乒赛的单项决赛看,仿佛是中国的全国比赛移师荷兰进行一般。观之给人以欣喜之感,同时也引发对目前乒乓球技术发展趋势的思考。为什么我国乒乓球实力能如此强大?立体化是唯一的答案。我国乒乓国手的立体化技术特点宛若万里长城,使其他国家选手难以逾越。
就中国队而言,技术打法上,面对法国队的“蛮不讲理”,比利时队的“狂轰乱炸”瑞典队的“老谋深算”,中国队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在坚持我国既有特色的基础上,发扬了近台快、突出前三板的优势,弥补了反手技术的不足,提高了相持及攻防转换能力,确立了合理的技战术组合,实现了令外国人望而生畏的技术立体化构建。就中国选手而言,在欧亚强手面前,他们表现出独特的立体化技术构建,具体表现为:近台为主,结合远台;前三板技术为取胜关键;发球抢攻;接发球能积极上手;速战速决,但也具有打来回球的能力;单打和双打的结合,在掌握单打技术的同时,练好双打技术:速度与旋转的结合,拉前冲弧圈球有速度,也有旋转,并能与战术融为一体。总体而言,中国乒乓国手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我方技术的立体化构建。上届世乒赛冠、亚军,盖宁与塞义夫早早即被淘汰,虽然他们的打法简练且凶狠,但没有多少战术,见球就打,虽猛冲猛打,但少了一些谋略与智慧。因而,虽贵为世界冠、亚军,却首轮即遭淘汰,这仍在情理之中。而瑞典队则不同,他们的技术全面水平稳定、经验丰富,其技术的立体化构建救了他们的驾!
2.3女子项目的男性化
乒乓球男子的最高水平就是世界最高水平。圈内人士普遍认为:男子技术的今天就是女子的明天。而女子乒乓球技术的“男性化”正是这一说法的有力印证。当今的世界乒坛“半边天”,完全是中国姑娘的天下,就连“海外兵团”的中国“半老徐娘”选手,也能托中国女队福,争得
较好名次。中国女队果真高枕无忧了吗?不!一旦欧洲女性卷土重来,一旦朝韩强强联合,一旦国外任何一个队走上了“男性化”的道路,中国女队的优势就无法保留。“男性化”是女子乒乓球运动的一剂神丹妙药,如“芝麻开门”一般,是我国女子乒乓球开启胜利之门的钥匙。邓亚萍的超前意识和创新精神让她锁定了辉煌;李菊、杨影凭借近乎男性化的技术让板上生辉;而刚刚冒尖的两位张姓小将也是沾上了打法有男性化的味道,才得以崭露头角的。可见,由中国女队拉动的男性化趋势将席卷全球,谁先行一步,谁就等于攻占了制高点。
3优秀运动员的训练
在世界乒乓球运动的发展趋势下,如何安排优秀运动员的训练,是一个战略性的科研命题。
3.1训练强调个体性
随着现代训练的发展,运动员的整体实力水平已相当接近,一场球的胜负往往取决于关键时刻特长的发挥或者出现了漏洞。因此,训练应表现出明显的个体性。技术训练的重点应围绕着发展和完善个人打法的需要,“技术全面、积极主动、特长突出、没有漏洞、打法凶狠”,这是技术发展的进取方向。战术训练是在进一步发展个人特长的基础上,逐条弥补个人的技战术薄弱环节,提高战斗力。身体训练的重点是发展与个人打法相适应的专项身体素质,以求其向技战术的需要转移。心理训练应将改善与个人打法相适应的心理品质放在突出位置,以促进最佳竞技状态的形成与保持。乒乓球训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在重大比赛中获得或保持
个人的优异成绩。没有优秀的个体,就没有优秀的团体。
3.2训练强调对抗性的针对性
对抗性是乒乓球项目的基本特点。运动员就是在控制与反控制、战与守的对抗局面中,正确掌握和熟练运用技战术而有所建树的。技战术的训练,就是为了技战术的合理组合,加强作战能力,要根据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安排对抗难度。训练离开了对抗性,就变得毫无意义。身体训练采用对抗性的方法与手段,不但能提高运动员的机能,而且可以磨练运动员的意志。针对性是运动训练的一把尺子。运动员的训练水平越高,针对性的要求也越高。针对性训练,首先是对运动员进行科学诊断,找出他的主要矛盾,分析解决的路子,并采取相应的方法与手段,然后再根据竞争对手的不同情况,各个击破。训练强调对抗性和针对性的目的就是为了使运动员的技术构建立体化成为可能。
3.3女运动员的训练更要强调创新意识
不断创新是我国运动员在世界乒坛能够保持优势的成功经验。技术、打法要创新,训练方法与手段也要不断创新。创新首先是解放思想,无所顾虑。当今的乒坛竞争激烈,瞬息万变,仅一两个球就往往决定胜负,决定命运,这一两个球的出处就是创新。创新还可以借鉴别人,对女运动员来说,跟着优秀男运动员的脚步走,是至关重要的。道理很简单,女运动员拥有的技术,男运动员都有;而优秀男运动员拥有的技术,女运动员却不全有。女运动员一般都易于墨守成规,这对教练员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谁最先启动女运动员的创新意识,谁就能先人一步。
4小结
一个优秀运动员,如果不了解乒乓球运动的发展趋势,一个优秀教练员,如果不遵循乒乓球运动的发展趋势,那就无异于将自己置身于该项目黑暗的深渊中,既毁了今天,也毁了未来。中国乒乓球应该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