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尔斯体操
Ⅰ 请问:谁有关于奥运的知识
古希腊是一个神话王国,优美动人的神话故事和曲折离奇的民间传说,为古奥运会的起源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有关古代奥运会的起源的传说有很多,最主要的有以下两种:一是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为祭祀宙斯而定期举行的体育竞技活动。另一种传说与宙斯的儿子赫拉克勒斯有关。赫拉克勒斯因力大无比获“大力神”的美称。他在伊利斯城邦完成了常人无法完成的任务,不到半天功夫便扫干净了国王堆满牛粪的牛棚,但国王不想履行赠送300头牛的许诺,赫拉克勒一气之下赶走了国王。为了庆祝胜利,他在奥林匹亚举行了运动会。
关于古奥运会起源流传最广的故事则是佩洛普斯娶亲的故事。古希腊伊利斯国王为了给自己的女儿挑选一个文武双全的驸马,提出应选者必须和自己比赛战车。比赛中,先后有13个青年丧生于国王的长矛之下,而第14个青年正是宙斯的孙子和公主的心上人佩洛普斯。在爱情的鼓舞下,他勇敢地接受了国王的挑战,终于以智取胜。为了庆贺这一胜利,佩洛普斯与公主在奥林匹亚的宙斯庙前举行盛大的婚礼,会上安排了战车、角斗等项比赛,这就是最初的古奥运会,佩洛普斯成了古奥运会传说中的创始人。
实际上,奥运会的起源与古希腊的社会情况有着密切的关系。公元前9-8世纪,希腊氏族社会逐步瓦解,城邦制的奴隶社会逐渐形成,建立了200多个城邦。城邦各自为政,无统一君主,城邦之间战争不断。为了应付战争,各城邦都积极训练士兵。斯巴达城邦儿童从7岁起就由国家抚养,并从事体育、军事训练,过着军事生活。战争需要士兵,士兵需要强壮身体,而体育是培养能征善战士兵的有力手段。战争促进了希腊体育运动的开展,古奥运会的比赛项目也带有明显的军事烙印。连续不断的战事使人民感到厌恶,普遍渴望能有一个赖以休养生息的和平环境。后来斯巴达王和伊利斯王签订了“神圣休战月”条约。于是,为准备兵源的军事训练和体育竞技,逐渐变为和平与友谊的运动会。
Ⅱ 奥运会的趣闻
奥运会趣闻
5. 经过54年才跑到终点
1912年在瑞典举行的第5届奥运会马拉松赛,遇上一个大热天。日本运动员金栗志藏跑到中途,突然看见路旁有一个瑞典观众在喝桔子汁,他本能地朝那个观众走去,很快就得到了桔子汁,还得到了一个住处,痛快地睡了个大觉。等他醒来时,比赛早已结束了。当挪威人奥尔森作为最后一名到了终点后,唯独日本选手无影无踪,却不知道这位日本选手正在酣睡在一个老百姓家里。直到第2天,他才回到日本队住处。1965年,76岁高龄的金栗志藏到瑞典旧地重游,他从1912放弃比赛的地方向马拉松比赛的终点——斯德哥尔摩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址跑去,并达到终点。
6. 河水不犯井水
上世纪20年代奥运会的100米比赛中,每道竟然拉起长绳子,由起点至终点连续不断,此设备的原意是为了防止运动员作出越线犯规的行为,使让运动员比赛时非要步步为营不可,否则因一时大意而超越界线便会被那个绳子绊个正着,也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原来这种使运动员步步为营的危险设计受到非议而被废除。
7. 半金半银的奖牌
在1932年第10届奥运会上,美国女选手希莉获得了跳高了金牌,然而她十分感激另一位美国女选手迪特里卡逊。迪特里卡逊是该届奥运会跳高银牌的获得者。她们两人在为体育事业奋斗的征途中互相勉励,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从而建立了深厚的友情,确实比亲姐妹还亲,她俩一起登上奖台时,又是欢呼,又是拥抱,共同沉浸在胜利的欢乐中,奥运会结束后,她俩把各自的奖牌,各留一块作为两人的友谊的永恒纪念。
8. 到手金牌又易手
第十四届奥运会的马术比赛,瑞典队本以1366分的最好成绩获得团体比赛的冠军,但后来被取消了资格,原来是因为瑞典队的佩松不符合当时运动员必须是军官这一规则。本来佩松只是一名下士,为了参加奥运会,临时被提升为军官,可是瑞典军方竟忘记了给佩松更换军帽,结果佩松戴着下士的军帽参加比赛,被裁判发现,露了马脚,本该到手的金牌丢掉了。
9. 马让奥运分家
毫无疑问,马是马术比赛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在医学不甚发达的过去,各国对动物进口的检疫工作非常重视。澳大利亚法律就明文规定,牲口入境后必须经过6个月的隔离检疫。
1956年,澳大利亚的墨尔本获得了奥运会的主办权,这是奥运会第一次在欧洲和美洲以外的地区举办。但由于澳大利亚关于牲口入境的检疫限制,使得该届奥运会的马术比赛成为了一个难题,后经多方协商,国际奥委会决定将马术比赛改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进行,使得第十六届奥运会成为历史上惟一一个分在两洲举办的奥运会。(作者:南山)
10. 乐极生悲失金牌
在第16届奥运会上,苏联18岁划艇选手伊万诺夫夺得金牌后,异常兴奋,在比赛场地将金牌抛向天空,引起观众的阵阵欢呼。不料,金牌落入他手中后又掉进了湖里。他立即钻入水中,企图寻回失落的金牌。最后双手空空地回到水面。国际奥运会不忍看到伊万诺夫伤心回国,补发给他一枚代替品——仿制金牌。在第17、18两届奥运会中伊万诺夫又获该项比赛金牌。他吸取了前次教训,再也不敢乱抛奖牌了。
11. 救命的金牌
在1960年第17届奥运会上,埃塞俄比亚皇帝海尔•塞拉西一世的卫士贝基拉光着脚参加马拉松比赛,并以2小时15分16秒2的成绩打破奥运会记录而夺得金牌,为埃塞俄比亚建立了奇功,成为民族的英雄。后来,贝基拉参加了埃塞俄比亚皇家卫队发动的一次政变。政变失败后,海尔•塞拉西一世皇帝念在贝基拉得过奥运会冠军份上,决定不再追究他,这样,一枚奥运会金牌救了贝基拉的命。在1964年第18届奥运会上贝基拉再接再厉,以2小时12分11秒2的优异成绩再次夺得了马拉松冠军,成为奥运史上第1个蝉联马拉松金牌的人。
Ⅲ 北京奥运会趣闻
金牌食谱
在1956年奥运会前夕,美国的举重大力士保罗安德逊因为过于放纵饮食而被认为极度超重。为了参加墨尔本的奥运会举重项目,安德逊厉行一个节食计划,在六星期内,减轻了60磅。在重量级举重决赛之中,安德逊与阿根廷的堪宝徒施维地同举了1102磅的总重量,但在比赛后,施维地的重量是316.5磅,而安德逊的重量则只有314磅。因此,安德逊便获得了这项奥运举重的金牌。安德逊节食的食谱可算是一个金牌食谱了!
虔诫教徒失金牌
苏格兰运动员列杰尔,在1924年奥运会的田径比赛上,一人获得男子200米、400米冠军。本来他还可能拿到100米金牌,但由于比赛安排在星期天进行,他还是个神学院的学生,要做礼拜,所以,他放弃了一百米比赛,一心一意做礼拜去了。
五十四年马拉松
1912年奥运会上,爱尔兰出身的南非运动员K·麦克阿瑟以2小时36分54秒8获得了马拉松冠军,挪威运动员O·奥尔森慢了一个小时,以3小时36分35秒2获第34名。五十四年之后,人们才知道这次比赛的最后一名(即第35名)是日本运动员金栗志藏。原来这里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第五届奥运会的马拉松赛跑遇上了一个大热天。日本运动员金栗志藏跑在队伍的后三分之一之中。他在途中突然发现路旁有一个瑞典观众在喝桔子汁。骄阳似火,他又渴又累,很想歇一会儿。这时,他就放弃了比赛,本能地朝那个喝桔汁的观众走去。尽管语言不通,金栗很快就得到了那个瑞典人给他的桔汁,还得到了一个住处。他痛快地睡了一个大觉。这时,斯德哥尔摩奥林匹克运动场内的比赛早已结束了。
1966年,76岁高龄的金栗志藏到瑞典旧地重游。他从他1912年放弃比赛的那个地方向马拉松比赛的终点——斯德哥尔摩奥林匹克运动场走去,终于到达了想象中的终点。从他当年与另外的一名选手出发算起,过了54年8个月6天8小时32分20秒3这么漫长的时间。瑞典体育记者纷纷向他祝贺,说他创造了一个非凡的“马拉松纪录”。金栗说:“这确是一次漫长的比赛,却是一次值得的比赛。在54年多的人生途中我找到了我的妻子,现在我有六个孩子,十个孙儿。这难道不需要时间吗?不管时间长短,每个人都会达到他的目标,跑到终点的。”
Ⅳ 奥运趣闻
一张入场券换来的金牌
在本届奥运会的跳高比赛中,强手如林,而美国19岁的黑人选手杜马在奥运会前的美国选拔赛上也只是勉强及格,美国队教练根本没有把他放在眼里。在比赛之前,他竟然找不到领队和教练,运动场入口的看门人也不相信他会是参赛的运动员,急中生智,他只好买了一张门票才进去。入场后,发现跳高比赛就要开始了,他顾不得做准备活动,就投入了比赛。最后竟以2.12米的成绩夺得冠军,并打破了世界纪录。
照葫芦画瓢的冠军
来自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加勒特,臂力过人。在参加奥运会比赛前,他连铁饼是什麽形状都不知道。当他决定参赛后,千方百计打听了铁饼的投掷方法,并专门做了一个大小像古奥运会时期的铁饼,自己琢磨着练习。来雅典后,他发现比赛用的铁饼只有1.932公斤重,比他自制的铁饼小得多,也轻得多,他没费劲就掷出了29.15米,十分轻松地赢得了冠军。
漂浮的南瓜泳道
首届奥运会还没有游泳池,比赛是在冰冷的海水里进行的。游泳池的泳道堪称一绝,用水面上漂浮的南瓜作为泳道标记。泳距也未经测量,凭感觉进行估计。比赛的方法更令人惊叹,先用小轮船把运动员载离海岸,发令员估计距离合适了,便发令让选手游回岸边,不求泳姿,自由发挥,以到达岸边的先后决定名次。
Ⅳ 奥运会趣事
破世界纪录
只得铜牌1924年第8届奥运会男子跳远的最好成绩是美国选手鲍勃·勒根德雷创造的。他跳出了7.78米的成绩 打破了世界记录。但是这个优秀的成绩仅使勒根德雷获得一枚铜牌。原因何在?这是因为他参加的是五项全能比赛,而没有报名参加跳远单项。在五项全能赛中,他只获得了总分第三名。
这次奥运会跳远冠军是另一位美国选手哈伯德,他的成绩是7.45米。
奥运会圣火被偷
1964年第18届奥运会在日本东京举行。这次奥运会的圣火有过一段有趣的历史;竹内是这次奥运会火炬的守卫人员之一。他利用职务之便十分巧妙而轻松地用公园手提灯偷取了火种。带回鹿内岛家中,供在前庭燃烧。他的朋友与邻居知道这个秘密之后都以此为荣,没有一个人认为是不合法的,也从没有人向外界“告密”过。竹内本人也一再表示只是想让家乡的孩子们看看这神圣的火焰,并没有什么别的诸如发财等想法。但他的行为却实实在在地触犯了奥林匹克宪章,在他家燃烧的是非法的圣火!
举重史上的奇迹
在1980年第22届奥运会举重比赛中,52公斤级出现前4名成绩相同(均有245公斤)的罕见现象。这在奥运史上还是第一次。经过比较体重之后,苏联的奥斯莫纳利那夫、朝鲜的胡奉哲和韩京时分别获得金、银、铜牌。82.5公斤级比赛的冠军是苏联选手瓦尔达尼扬 他以两项总成绩400公斤 177.5+222.5 打破世界纪录。这一成绩不仅比亚军的成绩高出27.5公斤,而且比体重更高的两个级别冠军的总成绩也高(90公斤级金牌成绩377.5公斤,100公斤级金牌成绩是395公斤),这更成为奥运史上的奇迹!
只有一个人参加的决赛
在400米决赛中,出现了一件令人不太愉快的事情。英国选手温·霍尔斯韦尔在决赛时,雄心勃勃,决心重创奥运会新纪录。在4人的角逐中美国队占3人。当时400米跑是不分道次的。霍尔斯韦尔抽签是第二道,第一道是卡彭特,三道是德罗宾,四道是这次夺标呼声最高的黑人运动员泰勒。一声枪响,4支离弦之箭互不相让眼看还有40来米,突然发生了冲突。
三道的罗宾从霍尔斯韦尔面前横切抢到里圈。跑到终点直道时,一道的卡彭特又斜刺里向终点冲去。温·霍尔斯韦尔为了超越他们,就绕外道向前猛冲,这时,卡彭特故意用臂肘撞击霍的胸部,当英国人跑在前面时,他又用手抓住人家的短裤,引起了观众的强烈的起哄。裁判也发出了犯规的信号,并扯掉了终点线,宣布比赛无效,取消卡彭特的比赛资格。然而,霍尔斯韦尔这位出生于苏格兰,来自伦敦,有着良好的体育道德素养的常备军人。没有表露出一点愤懑。
两天后,大会裁决400米决赛重新举行,只剩下霍尔斯韦尔、罗宾和泰勒获准参加决赛。然而,2名美国运动员却宣布退出比赛以示抗议。根据比赛规程,决赛照样继续进行,霍尔斯韦尔不失尊严地单枪匹马跑完全程。用了50秒的时间取得了这块“荒诞无稽”的金牌。最后美国队虽然提出异议,但事实证明裁判无误.“兴奋剂”冠军
第一个靠服用兴奋剂取得冠军的运动员,是圣路易斯奥运会马拉松冠军美国人托·希克斯。
这届奥运会的马拉松比赛真是趣闻迭出。当比赛进行至半程后,跑在前面的是希克斯和另外两名美国选手萨姆·梅洛和阿瑟·纽顿三人,希克斯位于第三。不久,闷热的气温和疲劳使梅洛退了下去,起跑时是31人,到这时已有17人中途放弃比赛,还剩9英里,纽顿也只能以走步继续向前了,离终点还有7英里,希克斯也跑不动了,他真想放弃比赛,但一直坐车跟随着他的两个朋友,这时走上来给他一个鸡蛋吃,在他头上和身上洒上水给他降温,并且给他一粒“土的宁”的药丸吃,这种药就是后来国际奥委会所公布的违禁药物中的一种。
吞下药丸之后,希克斯顿时觉得疲劳减退了,他很快又恢复了元气,继续抖擞起精神向前跑,剩最后2英里时,他又跑不动了,改用走步,这时他仍然是领先的第一个。走过一个小坡,一群观众在路旁向他欢呼,他又开始跑了。一直跑到体育场。过了终点线后,他就一头栽倒在地,四名医护人员急忙赶过来救护。
当人们弄清最先到达体育场的罗斯是弄虚作假时,就把冠军的荣誉给了希克斯。在他到达终点6分钟后,第二名选手阿尔伯特·科雷才跑到终点。撑竿与爬竿
在第三届奥运会时,国际田联还没有成立,规则也未统一。比赛使用什么招式的都有,大家各显其能,花样百出。撑竿跳高时各人过杆动作更是五花八门,令人叹为观止。轮到日本选手富达依试跳时,只见他从容不迫地走到横杆下,把撑竿一端深深地插入沙堆,然后抓住竖直的撑竿爬到顶端,越过杆跳下来。他的爬竿跳高动作,弄得裁判员不知所措,观众目瞪口呆,成绩未被承认。裁判员们商量一阵后告诉他,应当手持撑竿加以助跑起跳的成绩才有效。富达依似乎明白了,只见他手持横竿,稍加几步助跑,然后又喜剧重演,并获得最好成绩。评委会最后决定不承认他的成绩,并规定撑竿跳高必须有一段距离的助跑,单脚起跳后越过横杆,不能使用双手交换上爬。这个规定一直沿用至今。比赛过后大家才明白,原来富达依是日本有名的杂技演员,所以他能在竖直的撑竿上双手交替往上爬。这对一般人来说则非易事。
Ⅵ 奥运趣闻和北京市筹办2008年奥运会的资料
奥运会趣闻
5. 经过54年才跑到终点
1912年在瑞典举行的第5届奥运会马拉松赛,遇上一个大热天。日本运动员金栗志藏跑到中途,突然看见路旁有一个瑞典观众在喝桔子汁,他本能地朝那个观众走去,很快就得到了桔子汁,还得到了一个住处,痛快地睡了个大觉。等他醒来时,比赛早已结束了。当挪威人奥尔森作为最后一名到了终点后,唯独日本选手无影无踪,却不知道这位日本选手正在酣睡在一个老百姓家里。直到第2天,他才回到日本队住处。1965年,76岁高龄的金栗志藏到瑞典旧地重游,他从1912放弃比赛的地方向马拉松比赛的终点——斯德哥尔摩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址跑去,并达到终点。
6. 河水不犯井水
上世纪20年代奥运会的100米比赛中,每道竟然拉起长绳子,由起点至终点连续不断,此设备的原意是为了防止运动员作出越线犯规的行为,使让运动员比赛时非要步步为营不可,否则因一时大意而超越界线便会被那个绳子绊个正着,也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原来这种使运动员步步为营的危险设计受到非议而被废除。
7. 半金半银的奖牌
在1932年第10届奥运会上,美国女选手希莉获得了跳高了金牌,然而她十分感激另一位美国女选手迪特里卡逊。迪特里卡逊是该届奥运会跳高银牌的获得者。她们两人在为体育事业奋斗的征途中互相勉励,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从而建立了深厚的友情,确实比亲姐妹还亲,她俩一起登上奖台时,又是欢呼,又是拥抱,共同沉浸在胜利的欢乐中,奥运会结束后,她俩把各自的奖牌,各留一块作为两人的友谊的永恒纪念。
8. 到手金牌又易手
第十四届奥运会的马术比赛,瑞典队本以1366分的最好成绩获得团体比赛的冠军,但后来被取消了资格,原来是因为瑞典队的佩松不符合当时运动员必须是军官这一规则。本来佩松只是一名下士,为了参加奥运会,临时被提升为军官,可是瑞典军方竟忘记了给佩松更换军帽,结果佩松戴着下士的军帽参加比赛,被裁判发现,露了马脚,本该到手的金牌丢掉了。
9. 马让奥运分家
毫无疑问,马是马术比赛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在医学不甚发达的过去,各国对动物进口的检疫工作非常重视。澳大利亚法律就明文规定,牲口入境后必须经过6个月的隔离检疫。
1956年,澳大利亚的墨尔本获得了奥运会的主办权,这是奥运会第一次在欧洲和美洲以外的地区举办。但由于澳大利亚关于牲口入境的检疫限制,使得该届奥运会的马术比赛成为了一个难题,后经多方协商,国际奥委会决定将马术比赛改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进行,使得第十六届奥运会成为历史上惟一一个分在两洲举办的奥运会。(作者:南山)
10. 乐极生悲失金牌
在第16届奥运会上,苏联18岁划艇选手伊万诺夫夺得金牌后,异常兴奋,在比赛场地将金牌抛向天空,引起观众的阵阵欢呼。不料,金牌落入他手中后又掉进了湖里。他立即钻入水中,企图寻回失落的金牌。最后双手空空地回到水面。国际奥运会不忍看到伊万诺夫伤心回国,补发给他一枚代替品——仿制金牌。在第17、18两届奥运会中伊万诺夫又获该项比赛金牌。他吸取了前次教训,再也不敢乱抛奖牌了。
11. 救命的金牌
在1960年第17届奥运会上,埃塞俄比亚皇帝海尔•塞拉西一世的卫士贝基拉光着脚参加马拉松比赛,并以2小时15分16秒2的成绩打破奥运会记录而夺得金牌,为埃塞俄比亚建立了奇功,成为民族的英雄。后来,贝基拉参加了埃塞俄比亚皇家卫队发动的一次政变。政变失败后,海尔•塞拉西一世皇帝念在贝基拉得过奥运会冠军份上,决定不再追究他,这样,一枚奥运会金牌救了贝基拉的命。在1964年第18届奥运会上贝基拉再接再厉,以2小时12分11秒2的优异成绩再次夺得了马拉松冠军,成为奥运史上第1个蝉联马拉松金牌的人。
http://..com/q?word=%B0%C2%D4%CB%C8%A4%CE%C5+&ct=17&pn=0&tn=ikaslist&rn=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