弧圈乒乓球
『壹』 乒乓球弧圈打法
自学的话 去视频网上看看
我的经验是,练好弧圈要掌握很综合的技巧,首先,从本质上说,弧圈球就是强烈的上旋球(侧上也可),球的旋转取决于你的力量,你的球拍和球的摩擦。 因此除了平时加强力量训练之外,要掌握用力技巧,咱们都是业余水平,要注意全身的力量去拉弧圈,具体看视频 。 另外劲量将球在拍子上的摩擦时间加长。比如说你是球拍中部拉球球,球拍摩擦力事实没有全部发挥出来,所以要尽量从拍前部开始接触球,摩擦。
『贰』 什么叫拉弧圈乒乓球还有哪些招式
弧圈球,就是用反胶摩擦球,使球产生强烈的上旋,从而让球的运动轨迹变成一条漂亮的弧线,弧线的制高点正好绕过球网,当落在对方球台后,旋转又使球强烈地前冲却弹起不高,这就是弧圈球。
拉弧圈指的就是打出这种球的招式,标志性动作就是球拍下沉,由底部提拉,故命名为拉弧圈。
说到乒乓球招式的话,那就多了
简单介绍几个:
推挡:直板反手平推
快攻:类似于弧圈,速度更快,旋转稍弱,攻击的主要手段
弧圈:弧线明显,旋转强烈,分高调、前冲、侧拐几大类,攻击的主要手段
台内挑打:难度极高,至今不会
弹拨:利用对手回球的旋转,靠手腕弹击球,使球速度迅速增大,回球为直线,旋转几乎没有,动作小
反手侧拧:为横板技术,用反手将台内球拧出侧上旋,难度比较大
直板横打:直板技术,难度很大,用直板的反手击球,很有突然性
摆短:回球紧贴球网,使对手无法有效进攻,是我认为最难的技术,使用率很高,但用的好的人真不多
削球:用的好的话就是一种打法,使球产生各种方向的强烈旋转,逼迫对手失误
搓球:使用率很高,主要应用于接台内下旋
一般掌握好推挡、弧圈、搓球足以应付比赛了。
『叁』 乒乓球弧圈和快攻各有什么特点
弧圈注重旋转,以摩擦为主制造旋转,使球产生弧线(弧度),这样使球容易过网.另外过网后不容易出界.而快攻则注重速度.旋转相对较少.过去在正胶时代,由于胶皮难以制造旋转,相对来说快攻过,但是现在基本是弧圈为主,十个选手,九个会说自己是弧圈为主的选手.现在的时代没有纯粹的弧圈,也无纯粹的快攻,都是结合的.看偏重那方面.
左右的优势在于其对手的不适应性,本质和右手并无差异,和选择弧圈还是快攻也无必然关系.
『肆』 乒乓球的大弧圈和小弧圈的区别是什么
没有大弧圈说法,小弧圈是正胶以摩擦发力为主拉出的一种高旋转上旋球,发力以前臂和手腕为主,正胶摩擦力低,球的冲力和旋转没有用反胶大动作拉的球强,称为小弧圈.现在也有将反胶的快拉(前臂和手腕发力为主)称为小弧圈
『伍』 怎样拉弧圈(乒乓球)
按击球的方位来划分,弧圈球可分为两种:正手弧圈球,反手弧圈球。在正手弧圈球中又分为加转弧圈,前冲弧圈,侧旋弧圈,直板正胶弧圈(俗称小上旋)和不转弧圈。以上各种弧圈球的基本动作要领分别简述如下: 1、正手加转弧圈球:(以右手为例)左脚在前,右脚稍后,两膝微屈,重心约在右脚上。手臂自然下垂伸直,拍形略前倾,当来球从台面弹起时,右脚蹬地,腰部向左上方转动,上臂带动前臂向左前上方加速挥动,击球瞬间,整个身体的动量传递到手腕,加速度达到最大。在来球的下降初期摩擦球的中部或中上部。 击球后重心移至左脚。 2.正手前冲弧圈球:站位基本上与加转弧圈球相同。手臂的引拍要比如转弧圈球高一些,球拍与地面大约形成80度夹角。当球从台面弹起时,腿、腰、上臂、前臂依次进行动量传递,击球瞬间手腕向内向前略为转动,加速度达到最大,在上升后期或高点期摩擦球的中上部。击球后,重心移至左脚。 3.直板正胶正手弧圈球(俗称小上旋):与反胶弧圈动作要领基本上相似,但因正胶粒凸起,胶皮的摩擦系数小于反胶,缺少粘性,触球面积没有反胶大,如果摩擦过薄,就容易打滑,所以在击球时要加强手腕转动,扩大球拍接触球的面积,这是正胶弧圈与反胶弧圈的最大区别。此外,正胶弧圈动作较小,以前臂发力为主,球的弧线较低。 4.正手侧旋:击球准备姿势和整个身体的用力方法与加转弧圈球相似,但在击球时,摩擦球的偏右面,拍形稍前倾,手臂自右外侧向左前上方(近似于弧形)发力。在拉侧旋球时,如果击球的右中部或右中上部,拉出的球是侧上旋;如果击球的中下部,主要以向内向前发力为主,往往会拉出侧下旋弧圈球。在实践中,一些优秀运动员常有运用。 5.不转弧圈球(亦称假弧圈):初学者可在掌握了加转弧圈球的动作要领的基础上,把拍形稍后顾,触球的中下部,手臂紧张些向前上方推拉球就可拉出不转弧圈球。 6.横拍反手弧圈球: 两脚平行或左脚稍后站立,两膝微屈。击球前,将球拍引至腹部下方。当球从台面弹起时,以肘关节为轴,前臂迅速向上挥动,结合手腕向上转动的力量,在下降期摩擦球的中部或中上部。击球过程中,两腿向上蹬伸。 7.直拍反手反面拉弧圈球:由于直拍反手位拉弧圈球在用力上受到身体的阻碍,手臂力量的发挥受到限制,所以难以拉出象横拍一样高质量的弧圈球。随着乒乓球运动的发展,中国直拍运动员创新意识的加强,为了弥补直拍反手位技术的不足,目前已有许多运动员借鉴横拍反手拉弧圈球的特点,开始运用直拍反手的反面拉弧圈球这一新技术。此项技术对于初学者掌握起来可能难度较大,此处仅作为一种中国乒坛的技术创新信息介绍给初学者,并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初学者对这一新技术进行尝试,使之得以普及。其动作方法是:两脚平行或左脚稍后站立,两膝微屈,重心较低。击球前,球拍引至腹部下方,肘部略向前凸,手腕下垂内收,拍形前倾。当球从台面弹起时,以肘关节为轴,前臂迅速向前上挥动,击球瞬间手腕向右前上方转动,在下降初期或下降后期用球拍的反面摩擦球的中部或中上部。击球后,重心放在两脚中间。 1.在引拍过程中,前臂和上臂在肘关节处的夹角没有打开,而是靠拉肘向后引拍,影响拉球的发力。在训练中有意识地把前臂放下来,配合脚部的转动和重心移动,引拍效果会好些。 2.击球前 ,腰部向后转动过大,形成掷铁饼式的准备姿势,影响向前发力。在实践中,只要感到身体的重心能够移至击球一侧脚时即可。 3.击球时,球拍过于前倾,摩擦球过薄,使拉球的力量减小,准确性降低,容易打在拍边,出现人们常说的飞碟现象。击球时球拍不要过于前倾,同时注意手腕向内向前的转动,这样方可拉出高质量的弧圈球。 4、拉球过程中,手臂由后直接向前挥动,成近似于直线型,难以制造拉球的弧线。正确的挥动方法是手臂由右后下方,以肘关节为轴,向左前上方挥动,其挥动轨迹近似于小弧型,这也部分地体现了弧圈球这一技术术语的内涵。 5.肩部过于紧张,动作僵硬。由于弧圈球的动作比一般攻球动作稍大些,因此要做到拉后手臂,尤其是肩部要迅速放松还原,以利于连续拉和提高拉后扣杀的命中率。 1、徒手模仿拉弧圈球的动作; 2.一人发中路出台的下旋球,另一人练习拉弧圈球; 3.一人推移,另一人练习连续拉弧圈球; 4.一人正手攻球,另一人连续拉; 5.二人对搓,固定一个搓中转拉; 6.一人削球,另一人连续拉; 7.以上练习,先拉固定点,再拉非固定点; 8.上台连续拉上旋球,逐步过渡到2/3台; 9、二点对一点的推拉练习; 10.不同落点对一点的推、拉、攻练习; 11.对拉练习; 12.发球抢拉练习; 13.接发球抢拉练习; 14、拉、扣结合练。
『陆』 如何拉强力弧圈球(乒乓球)
(一)问:弧圈球有哪几种?其动作要点是什么?
答:按击球的方位来划分,弧圈球可分为两种:正手弧圈球,反手弧圈球。在正手弧圈球中又分为加转弧圈,前冲弧圈,侧旋弧圈,直板正胶弧圈(俗称小上旋)和不转弧圈。以上各种弧圈球的基本动作要领分别简述如下:
1、正手加转弧圈球:(以右手为例)左脚在前,右脚稍后,两膝微屈,重心约在右脚上。手臂自然下垂伸直,拍形略前倾,当来球从台面弹起时,右脚蹬地,腰部向左上方转动,上臂带动前臂向左前上方加速挥动,击球瞬间,整个身体的动量传递到手腕,加速度达到最大。在来球的下降初期摩擦球的中部或中上部。 <BR>击球后重心移至左脚。
2.正手前冲弧圈球:站位基本上与加转弧圈球相同。手臂的引拍要比如转弧圈球高一些,球拍与地面大约形成80度夹角。当球从台面弹起时,腿、腰、上臂、前臂依次进行动量传递,击球瞬间手腕向内向前略为转动,加速度达到最大,在上升后期或高点期摩擦球的中上部。击球后,重心移至左脚。
3.直板正胶正手弧圈球(俗称小上旋):与反胶弧圈动作要领基本上相似,但因正胶粒凸起,胶皮的摩擦系数小于反胶,缺少粘性,触球面积没有反胶大,如果摩擦过薄,就容易"打滑",所以在击球时要加强手腕转动,扩大球拍接触球的面积,这是正胶弧圈与反胶弧圈的最大区别。此外,正胶弧圈动作较小,以前臂发力为主,球的弧线较低。
4.正手侧旋:击球准备姿势和整个身体的用力方法与加转弧圈球相似,但在击球时,摩擦球的偏右面,拍形稍前倾,手臂自右外侧向左前上方(近似于弧形)发力。在拉侧旋球时,如果击球的右中部或右中上部,拉出的球是侧上旋;如果击球的中下部,主要以向内向前发力为主,往往会拉出侧下旋弧圈球。在实践中,一些优秀运动员常有运用。
5.不转弧圈球(亦称假弧圈):初学者可在掌握了加转弧圈球的动作要领的基础上,把拍形稍后顾,触球的中下部,手臂紧张些向前上方推拉球就可拉出不转弧圈球。
6.横拍反手弧圈球: 两脚平行或左脚稍后站立,两膝微屈。击球前,将球拍引至腹部下方。当球从台面弹起时,以肘关节为轴,前臂迅速向上挥动,结合手腕向上转动的力量,在下降期摩擦球的中部或中上部。击球过程中,两腿向上蹬伸。 <BR><BR> 7.直拍反手反面拉弧圈球:由于直拍反手位拉弧圈球在用力上受到身体的阻碍,手臂力量的发挥受到限制,所以难以拉出象横拍一样高质量的弧圈球。随着乒乓球运动的发展,中国直拍运动员创新意识的加强,为了弥补直拍反手位技术的不足,目前已有许多运动员借鉴横拍反手拉弧圈球的特点,开始运用直拍反手的反面拉弧圈球这一新技术。此项技术对于初学者掌握起来可能难度较大,此处仅作为一种中国乒坛的技术创新信息介绍给初学者,并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初学者对这一新技术进行尝试,使之得以普及。其动作方法是:两脚平行或左脚稍后站立,两膝微屈,重心较低。击球前,球拍引至腹部下方,肘部略向前凸,手腕下垂内收,拍形前倾。当球从台面弹起时,以肘关节为轴,前臂迅速向前上挥动,击球瞬间手腕向右前上方转动,在下降初期或下降后期用球拍的反面摩擦球的中部或中上部。击球后,重心放在两脚中间。
(二)问:拉弧圈球易犯的毛病有哪些?如何纠正? <BR> 答:1.在引拍过程中,前臂和上臂在肘关节处的夹角没有打开,而是靠拉肘向后引拍,影响拉球的发力。在训练中有意识地把前臂放下来,配合脚部的转动和重心移动,引拍效果会好些。
2.击球前 ,腰部向后转动过大,形成掷铁饼式的准备姿势,影响向前发力。在实践中,只要感到身体的重心能够移至击球一侧脚时即可。
3.击球时,球拍过于前倾,摩擦球过薄,使拉球的力量减小,准确性降低,容易打在拍边,出现人们常说的"飞碟"现象。击球时球拍不要过于前倾,同时注意手腕向内向前的转动,这样方可拉出高质量的弧圈球。
4、拉球过程中,手臂由后直接向前挥动,成近似于直线型,难以制造拉球的弧线。正确的挥动方法是手臂由右后下方,以肘关节为轴,向左前上方挥动,其挥动轨迹近似于"小弧型",这也部分地体现了弧圈球这一技术术语的内涵。
5.肩部过于紧张,动作僵硬。由于弧圈球的动作比一般攻球动作稍大些,因此要做到拉后手臂,尤其是肩部要迅速放松还原,以利于连续拉和提高拉后扣杀的命中率。 <
(三)问:如何练习拉弧圈球?
答:1、徒手模仿拉弧圈球的动作;2.一人发中路出台的下旋球,另一人练习拉弧圈球;3.一人推移,另一人练习连续拉弧圈球;4.一人正手攻球,另一人连续拉;5.二人对搓,固定一个搓中转拉;6.一人削球,另一人连续拉;7.以上练习,先拉固定点,再拉非固定点;8.上台连续拉上旋球,逐步过渡到2/3台;9、二点对一点的推拉练习;10.不同落点对一点的推、拉、攻练习;11.对拉练习;12.发球抢拉练习;13.接发球抢拉练习;14、拉、扣结合练。
参考资料:如何练习拉弧圈球
一、 正手攻球的技术要领:
两脚自然分开,与肩同宽或稍宽于肩,左脚比右脚向前半步,大约半脚距离,两膝微屈,后脚跟稍抬起一点。当来球时,手臂在腰和髋关节的带动下向后引拍,前臂和地面几乎平行,上臂和身体夹角在35度至40度之间,球拍稍前倾,拇指稍用力,食指放松,来球时在腰和在大臂的带动下向前迎球,击球的中上部,击球时以撞击为主略带磨擦,前臂快速收缩,手腕有向前压的动作,击球后由于惯性原因,手臂挥至头的左侧,身体重心由右边移到左边,然后迅速还原准备第二板。
『柒』 乒乓球中的“弧圈球”是什么意思
弧旋球是不规范的说法,其实就是弧圈球,一楼是瞎说,弧圈球是带有强上旋的球,进攻性十足,一般球下落就是靠重力,弧圈球由于带有强烈的上旋,大气压力使其急速下坠,更容易命中,不易出界,落台后摩擦力使其急剧前冲,甚至下坠,威力极大。
主要分为加转弧圈球和前冲弧圈球,后者威力更大,为正式比赛中主要得分手段。
『捌』 快攻和弧圈的区别是什么(乒乓球)高手请进
所谓快攻,来就是指最快的速自度把乒乓打回去,就是乒乓刚落台就打回去,越快越好,让对方措手不及,配合上落点变化和扣杀。
弧圈指将对手打过来的球用弧圈球的方式拉回去,稳定性高,球打回去落台后比较转和冲,高吊弧圈球更转,前冲稍慢;前冲弧圈则转的稍慢,速度较快,前冲较快。
目前最多的打法就是快攻结合弧圈和弧圈结合快攻,就是所谓的快弧打法和弧快打法。
『玖』 打乒乓球如何打出弧圈来谢谢!
乒乓球发球时拉出旋球,可以增加战术选择,使个人比赛水平上升一个档次。要勤回加练习才能掌握。答
发弧圈球球第一种方法是控制角度,球拍和水平面呈30°到45°角,用球拍中部击球。用力挥拍击球,同时注意球拍方向。这可以打出快速的上旋球。
发弧圈球第二种方法是控制手腕。在正常击球的一瞬间,利用手腕的突然提拉也可以拉出上旋,但打出的球速较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