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陈卫星
2005年12月ITTF男子世界排名(12-01)
名次 此前 积分 姓名
协会
1 (<<) 2564 王励勤 中国
2 (<<) 2428 波尔 德国
3 (5) 2384 萨姆索诺夫 白俄罗斯
4 (3) 2349 马林 中国
5 (4) 2321 王皓 中国
6 (<<) 2190 吴尚垠 韩国
7 (<<) 2156 柳承敏 韩国
8 (<<) 2120 陈玘 中国
9 (11) 2102 J.M.塞弗 比利时
10 (<<) 2084 格林卡 希腊
11 (12) 2067 庄智渊 中国台北
12 (9) 2063 刘国正 中国
13 (14) 2059 克里桑 罗马尼亚
14 (13) 2049 陈卫星 奥地利
15 (17) 2029 郝帅 中国
16 (15) 2022 孔令辉 中国
17 (16) 2021 梅兹 丹麦
18 (<<) 2001 施拉格 奥地利
19 (21) 1965 普里莫拉茨 克罗地亚
20 (22) 1958 李廷佑 韩国
21 (49) 1938 马龙 中国
22 (25) 1910 斯米尔诺夫 俄罗斯
23 (<<) 1907 李静 中国香港
24 (26) 1906 蒋澎龙 中国台北
24 (<<) 1906 彼得∙卡尔松 瑞典
26 (19) 1903 科贝尔 捷克
27 (20) 1900 高礼泽 中国香港
28 (<<) 1895 布拉什奇克 波兰
* 29 (27) 1889 瓦尔德内尔 瑞典
30 (<<) 1885 凯恩 荷兰
31 (29) 1863 朱世赫 韩国
32 (33) 1836 高宁 新加坡
33 (36) 1820 希拉 法国
34 (31) 1811 罗斯科夫 德国
35 (34) 1805 梁柱恩 中国香港
36 (39) 1800 张钰 中国香港
37 (31) 1794 隆奎斯特 瑞典
38 (46) 1790 费杰考内斯 德国
r 39 (41) 1788 林聚 多米尼加
* 39 (37) 1788 佩尔森 瑞典
41 (38) 1758 弗朗茨 德国
42 (<<) 1738 黑斯特 荷兰
43 (40) 1734 冯喆 保加利亚
44 (47) 1733 斯特格 德国
45 (60) 1732 卡拉卡舍维奇 塞黑
46 (44) 1731 格鲁伊奇 塞黑
47 (57) 1724 谭瑞午 克罗地亚
48 (43) 1721 埃洛瓦 法国
49 (50) 1717 何志文 西班牙
* 50 (45) 1711 本特森 丹麦
50 (52) 1711 沃西克 德国
52 (unr) 1707 唐鹏 中国香港
53 (48) 1702 库兹明 俄罗斯
* 54 (51) 1683 侯英超 中国
55 (54) 1680 杨敏 意大利
56 (53) 1674 勒古 法国
57 (56) 1670 苏斯 德国
58 (74) 1664 张超 中国
59 (63) 1663 加多斯 奥地利
60 (54) 1658 松下浩二 日本
* 61 (59) 1639 黄文冠 加拿大
62 (69) 1636 王增羿 波兰
63 (58) 1633 海尔斯彻 德国
64 (61) 1632 杨子 新加坡
65 (<<) 1625 托奇克 斯洛文尼亚
66 (78) 1623 焦尼斯 希腊
67 (64) 1622 陈志斌 德国
68 (67) 1618 吉田海伟 日本
* 69 (62) 1616 克热绍夫斯基 波兰
70 (72) 1608 陶西奇 克罗地亚
71 (69) 1606 凯内斯 德国
71 (66) 1606 舒赫 波兰
73 (71) 1594 尹在荣 韩国
74 (68) 1592 蒙拉德 丹麦
75 (80) 1576 沙米雷夫 俄罗斯
76 (73) 1572 马祖诺夫 俄罗斯
77 (76) 1562 李哲承 韩国
78 (75) 1561 林载贤 韩国
79 (83) 1554 爱兰德森 挪威
80 (78) 1527 哈坎松 瑞典
81 (82) 1523 崔贤珍 韩国
* 82 (81) 1520 田崎俊雄 日本
83 (97) 1515 水谷隼 日本
84 (86) 1509 乔泰 罗马尼亚
85 (<<) 1503 王建峰 挪威
86 (<<) 1501 张雁书 中国台北
87 (89) 1495 奇特切蒂宁
白俄罗斯
88 (84) 1490 赛瑞达 斯洛伐克
88 (<<) 1490 齐奥加斯 希腊
90 (<<) 1487 帕西 匈牙利
91 (99) 1485 普莱奇 捷克
92 (90) 1477 图格威尔 丹麦
93 (<<) 1476 塞弗 比利时
94 (107) 1470 徐辉 中国
95 (99) 1469 库欣斯基 波兰
96 (90) 1467 赵志熏 韩国
97 (96) 1462 刘松 阿根廷
98 (115) 1461 奥莱吉尼克 捷克
99 (103) 1457 格雷尔 瑞典
100 (94) 1451 赵彦来 韩国 2005年12月ITTF女子世界排名(12-01)
名次 此前 积分 姓名 协会
1 (<<) 2514 张怡宁 中国
2 (<<) 2338 郭跃 中国
3 (4) 2250 李佳薇 新加坡
4 (5) 2220 郭炎 中国
5 (3) 2206 牛剑锋 中国
6 (<<) 2203 金景娥 韩国
* 7 (<<) 2178 王楠 中国
8 (10) 2161 帖雅娜 中国香港
9 (8) 2134 鲍罗斯 克罗地亚
10 (9) 2127 林凌 中国香港
11 (<<) 2088 高军 美国
12 (16) 2077 曹臻 中国
13 (12) 2068 柳絮飞 中国香港
14 (<<) 2032 VIK·帕夫洛维奇 白俄罗斯
15 (13) 2013 李晓霞 中国
16 (15) 1965 刘佳 奥地利
17 (<<) 1947 斯蒂夫 罗马尼亚
18 (22) 1946 范瑛 中国
19 (26) 1919 托特 匈牙利
20 (<<) 1890 李佼 荷兰
21 (18) 1884 张瑞 中国香港
22 (21) 1877 王越古 新加坡
23 (24) 1873 文炫晶 韩国
24 (30) 1864 施特鲁泽 德国
25 (23) 1861 福原爱 日本
25 (19) 1861 桑亚婵 中国香港
27 (25) 1853 金香美 朝鲜
28 (36) 1829 常晨晨 中国
29 (<<) 1826 沃西克 德国
30 (27) 1806 沈燕飞 西班牙
r 31 (54) 1796 丁宁 中国
32 (28) 1785 白杨 中国
33 (35) 1781 梅村礼 日本
34 (unr) 1775 姜华珺 中国
35 (30) 1774 孙蓓蓓 新加坡
36 (34) 1753 施婕 德国
37 (32) 1748 平野早矢香 日本
38 (33) 1746 彭陆洋 中国
f 39 (52) 1742 吴佳多 德国
n 40 (61) 1732 金沢咲希 日本
* 41 (38) 1726 李恩实 韩国
42 (62) 1722 李恩姬 韩国
r 43 (<<) 1721 刘诗雯 中国
43 (39) 1721 倪夏莲 卢森堡
45 (50) 1717 斯蒂芬诺娃 意大利
46 (37) 1710 金福莱 韩国
46 (42) 1710 谭文玲 意大利
48 (40) 1705 张雪玲 新加坡
49 (41) 1695 福冈春菜 日本
r 50 (58) 1677 丁亚萍 中国
51 (47) 1674 加宁娜 俄罗斯
52 (45) 1665 藤沼亚衣 日本
53 (60) 1663 田惠敬 韩国
r 54 (81) 1662 吴雪 多米尼加
55 (57) 1661 樋浦令子 日本
56 (44) 1646 波塔 匈牙利
* 57 (46) 1645 巴蒂斯库 罗马尼亚
58 (49) 1644 藤井宽子 日本
59 (48) 1629 巴托菲 匈牙利
59 (51) 1629 科斯特罗米娜 白俄罗斯
61 (78) 1628 朴美英 韩国
n 62 (661) 1612 武杨 中国
63 (54) 1594 小西杏 日本
64 (65) 1589 斯特比克娃 捷克
65 (54) 1587 赞费尔 罗马尼亚
66 (59) 1584 法则卡 匈牙利
67 (53) 1575 西尔贝雷森 德国
68 (75) 1563 金美荣 朝鲜
69 (63) 1557 郭芳芳 韩国
70 (68) 1554 徐洁 波兰
71 (83) 1548 奥多洛娃 斯洛伐克
72 (64) 1545 韩慧星 朝鲜
73 (65) 1544 帕琳娜 俄罗斯
n 73 (unr) 1544 文佳 中国
75 (73) 1543 瓦伊达 克罗地亚
* 76 (65) 1542 内梅斯 德国
77 (<<) 1536 黄怡桦 中国台北
77 (74) 1536 高桥美贵江 日本
79 (75) 1534 维洛尼卡·帕洛维奇 白俄罗斯
80 (68) 1529 陈佩芬 新加坡
81 (70) 1524 法德耶娃 俄罗斯
81 (70) 1524 徐琰 新加坡
83 (72) 1520 布迪娜 立陶宛
84 (82) 1503 高云光 朝鲜
85 (91) 1497 李嫱冰 奥地利
86 (80) 1496 内格里索利 意大利
87 (83) 1495 埃尔德吉 赛黑
87 (85) 1495 岸田聪子 日本
87 (79) 1495 高王 泰国
90 (88) 1480 尹善爱 韩国
91 (87) 1479 戈贝尔 德国
* 92 (86) 1470 李云飞 比利时
* 93 (89) 1460 克拉夫琴科 以色列
n 94 (unr) 1447 陈晴 中国
95 (90) 1443 金炅河 韩国
96 (92) 1441 哈因-霍夫曼 德国
97 (96) 1440 金贞弦 韩国
97 (93) 1440 苗苗 澳大利亚
99 (<<) 1438 瓦泽诺夫斯卡 捷克
100 (103) 1435 洛瓦斯 匈牙利 希望点赞!
⑵ 乒乓球削球手如何选择胶
经常有球友会问,削球用什么配置好?是生胶?长胶?
我要说,削球打法的配置可能要算是所有打法中最特别的了,它的随意性很大,完全是根据个人的特点量身打造的。
配置
如果是弧圈打法,那肯定是要用反胶了,而快攻打法要用正胶生胶才能发挥最大威力。但是削球,完全是个性化的配置。你可以用两面反胶,也可以用一反一长,一反一生,一反一正,一反一防弧,甚至两面生胶,一生一长,一防弧一长......等等,只要你削起来攻起来觉得顺手就完全可以!
不过从理论上来说,削球最好采用两面异质胶皮,而且要有一面是反胶。因为这样两面削出的球旋转不同,更易迷惑对手,而且反胶一面可以控制旋转,并有利于进攻。
目前比较常见的组合,首推一反一长的搭配,这样的配置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充分制造反差很大的旋转,同时可以利用长胶的特性增加削球的稳定性,不足之处在于长胶一面利守难攻,旋转变化较死,容易被对手摸清规律,同时由于两面性能反差很大,自己控制起来也增加了难度,特别是倒板时对手感要求很高;
另外还有一反一生或一反一正的搭配,这种配置也可以制造两面不同的旋转,同时生胶正胶一面比长胶更易进攻,并能自由控制回球的旋转,缺点是削球的稳定性比起长胶来要逊色不少;
两面反胶的组合也比较常见,这样的配置最大的好处就是正反手都能自如地控制削球的旋转,使对手难以摸清规律,同时正反手的攻击性都比较强,可拉可打,回旋余地大,美中不足在于削球的稳定性较差,面对连续的高质量弧圈球和重扣,较难稳定削接;
另外还有一反一防弧的组合,我个人感觉这种配置的性能与一反一长的组合比较接近,但是防弧胶一面在攻球时比长胶更难于控制,同时削球的稳定性也稍差一些,回球飘忽下沉但是削球旋转不是很强(对手攻球下网也多是因为回球下沉所致而不是因为它的旋转有强),因为防弧胶本身就没有很大的粘性,所以搓球时很容易打滑。
不过这些只是理论上的说法,具体情况还是要看每个人的功力如何。理论上长胶利守难攻,可俄罗斯的削球手加尼娜反手长胶可拨可弹,反攻的准确性性丝毫不逊于反胶;理论上两面反胶削球稳定性不佳,但河北的王婷婷双面反胶削球却固若金汤;理论上防弧胶较难控制,但以前朝鲜的削球手李松淑却利用一反一防弧倒板削球,接连削掉了张立,张德英。所以不论使用哪种胶皮,手感永远都是是排在第一位的。
从底板上来说,我觉得也不一定非要局限于某种模式中,从三层防守板到较软的弧圈板,甚至两面异质球板都可以考虑(当然我不建议用快攻板和加碳板,道理大家都明白,那种板弹性太大,根本削不住),完全是根据自己的特点而定的。如果你以削为主,削中反攻,那么可以选专业削球板配稍硬的海绵,这样既不失稳健又可以提高攻球的威胁性;如果你是攻削结合,或攻球比例稍大,那么可以选择较软的弧圈板配软海绵,这样可以发挥攻球的优势同时削球也可以有一定的稳定性;如果你是像朱世赫那样,反手稳削,正手暴冲,那我觉得两面异质球板会更适合你,较软的一面用于反手防守,较硬的一面用来正手冲杀,各取所长。
至于海绵问题,也要依每个人具体情况而定,总体来说,较厚较硬的海绵吃球好,利于拉球,加转削,但是控球难度较大;较薄较软的海绵比较透板,手感清晰,容易控制,不易吃转,但攻球拉球后劲不足,威胁较小。
如果你的底板较软,那么选择较厚较硬的海绵可以在保证削球稳定性的同时弥补攻球上的不足;如果你的底板较硬,那么选择较薄较软的海绵可以在保证攻球质量的同时增加削球的稳健度;如果你反攻时以拉冲为主,那么厚海绵可以使你的冲球更有威胁;如果你反攻是以击打扣杀为主,那么较薄的海绵会帮你在击打时不易吃转,保证命中率。
所以我建议削球爱好者们,不要迷信某种配置,有可能的话尽量多去尝试,去发现最适合自己的,一旦找到了最适合的配置了,最好就不要轻易更换了,除非你是个器材迷
关于反胶的选择
一般国产反胶都会比较粘,胶面较软,韧,适合制造旋转,但速度偏慢,需要配合弹性较大的海绵才能打出速度;进口反胶表面比较涩,胶面胶硬,脆,适合快攻或快弧,但绝对的旋转强度比国产反胶稍差。这一点从横拍攻球手的配置上就可见一斑,一般他们都是正手用国产反胶配硬海绵,用来拉冲,反手是进口反胶配中软海绵,便于快撕,快带,弹击。
适合削球的反胶,一般的特点是表面粘度大,胶面柔软,反面的颗粒较长(比如我用的环球999),这样会更有利于吃球,如果再配合软海绵的话,更能延长磨擦时间,削球会非常转,所以这样来看,应该是国产反胶更适合偏旋转型的打法。但是这种配置也会影响反攻的质量,特别是如果你是以拉弧圈为主的话,后劲明显较差。
目前国内好像没有专为削球推出的反胶套胶,拍里奥的cj2000整体感觉很柔软,是专门为反手设计的套胶,我觉得削球手如果用它做正手使用的话,也是值得一试的,但它表面粘性好像还是差一些;另外银河的几款反胶套胶中,有一款名为“地球”的反胶,是专为控制型的打法设计的,大家也可以尝试一下;外国套胶倒是有一些,比如蝴蝶tackifire-D反胶套胶,也是小朱用的那一款
关于长胶的选择
一般来说表面有花纹的长胶(比如837,我用的979)比表面光滑的削得更转,也更易控制,可以自己制造出转不转的变化;表面光滑的长胶(388D,拍里奥)出球怪异,飘晃感强,但不易控制,旋转变化比较死,搓球时容易打滑。
较软的长胶(拍里奥,TSP)更怪异,适合防守,但是当胶粒软到一定程度时(挺拔的草内能),反而更适 合进攻,因为在发力时所有胶粒很容易就全部倒下去了,整个胶皮就相当于一个平面了,所以反而容易进攻,较硬的长胶就不必说了,肯定攻起来更得心应手。
但我有球友用有花纹的死活削不转,反而用光滑的,比如755,能削得死转,我用755削起来却一点感觉都没有,所以长胶就要靠每个人自己去体会了。
底板和海绵的选择对长胶性能的影响
硬板(双碳板,弧圈板)配单胶(或加上0.6MM以下的薄海绵),特别是细软的防守型单胶(拍里奥,TSP),削球强烈下旋而且有很强的下沉感,因为球板较硬,弹性较大,会给来球比较大的反弹力,形成合力削球,能充份发挥软长胶粒的“鞭打”性能,所以削球死转,同时由于没有海绵,来球直接撞击底板,作用时间短,回球会发飘,不向前走,甚至强烈下沉;但硬板削球稳定性较差,特别是连续顶重扣时需要很好的手感来调节;
软板,特别是纯防守型的削球板(比如Yanagi-3,22165)配1.0MM-1.5MM的海绵长胶,削球的旋转强度也是极强的,和前者不相上下,甚至要稍强一些,而且稳定性非常好,能够进行连续的高质量防守,因为软板本身密度就低,给来球的反弹力小,如果再用单胶的话,整体感觉会很空,单薄,无法形成合力削球,没有长胶的鞭打效果,回球旋转和质量很有限,而且定重板时容易震手,如果加上海绵的话,会使球板整体感觉更厚实,并延长了磨擦球的时间,使旋转增强,顶重扣时也感觉更有力,但这种配置回球落台后下沉感不如前者强,并有比较大的前冲力,对手会觉得很“顶”。
在削球下旋强度相同的情况下,当然是下沉感更强的更容易让对手失误,但这也是要以牺牲一定的稳定性做为代价的。
总的来说,硬板+单胶(或超薄海绵)适合以加转逼角,旋转变化不多,反胶反攻为主的削球手,比如陈卫星;软板+套胶适合旋转多变,两面都能反攻的削球手,比如加尼娜
关于海绵的问题
总体来说,反胶一面的海绵不能太薄,一般应该在1.5MM-2.3MM之间,长胶一面的海绵不能太厚,一般应该在0.6MM-1.5MM之间(当然也可以用长胶单胶削球,但我感觉,如果用很软的以守为主的削球板,再配单胶的话,削球的旋转不是很强,同时长胶一面的反攻也发不上力;如果用稍硬的攻削型削球板,配单胶的话,削球的旋转和反攻的速度都还不错,所以要看个人的手感了)
1。如果不倒板,正手反胶一面以攻为主,反手长胶一面以削为主,那么正手反胶一面可以尝试配2.0MM-2.3MM,硬度39-41的海绵(正手中远台冲球多的话可以考虑40-41的硬度,正手中近台扣杀多一些的话,可以考虑39-40的硬度),反手长胶一面可以尝试单胶-1.0MM的海绵,这种搭配可以发挥正手攻球的威力,即使是在中远台的拉冲也一样有杀伤力,同时反手削球也比较稳,但是由于正手海绵很硬,所以正手削球的话稳定性是比较差的。
2。如果不倒板,正反手削球攻球比较均衡,反攻以中近台为主,那么正手反胶一面可以尝试配1.8MM-2.2MM,硬度38-40的海绵(反攻稍多些的话可以考虑2.0MM-2.2MM,硬度39-40的海绵,削球多一些的话可以考虑1.8MM-2.0MM,硬度38-39的海绵),反手长胶一面可以尝试0.8MM-1.0MM的海绵,如果选择1.0MM以上的海绵,那么尽可能选择那种很软,很糟,弹性很差的海绵,这种搭配在保证两面削球的稳定性的同时,也提高了两面反攻的质量。
3。根据底板来选择海绵,如果你的底板较硬,反胶一面最好用1.8MM-2.0MM,硬度39左右的海绵(如果你以削为主,海绵的硬度还要再低一些);如果你底板较软,反胶一面可以考虑2.0MM-2.2MM,硬度40左右的海绵(如果你攻球的比例很大,海绵的硬度可以再高一些)
4。从反胶削球的旋转和控制来说,肯定是较软的,厚度适中的海绵下旋更强,变化更多,这种海绵吃球深,可以有充分的时间磨擦球并制造旋转,并且能够卸掉来球大部分的冲力,从而能够削出旋转极强又飘忽不定的下旋球,太硬太厚的海绵弹性过大,影响控制感,太薄的海绵吃球不够,影响削球的转度;从反胶反攻的角度来说,肯定是较硬的厚海绵进攻威力大,“较硬”保证了出球的速度,“厚”保证了吃球的深度,从而能够充分磨擦,拉出又冲又转的弧圈球,过软的海绵拉球只转不冲,速度太慢,在中远台拉冲威力小,只适合在近台以击打为主的反攻。
⑶ 乒乓球选手陈卫星反手刮的要领
此项技术只限于用在回击正手位的短下旋球,技术方法是握拍要后仰(亮板)
,击球时由上向下、由右向左。回球的速度较快、飘且上旋。
要学会刮打一定要注意五个环节:
一、(要学会用重心压球):与其他打法一样,刮打也要充分利用重心;因为只有重心到位,才能保证命中率。为何用"压"这个词,因为长胶刮打球的点应该是球的上升期,而不是下降期。
二、(要学会合理利用重心):与反胶一样重心是由后到前,由下到上,然而不同的是刮打重心向前要比向上多更要主动向前迎球,原因有二:1.刮打的击球点比反胶靠前、2.长胶速度不够。
三、(要固定手腕前臂多向前送):手腕的发力很重要,而刮打,手腕一定要固定,发力以前臂为主,前臂的发力也要以向前为主。
四、(对不同的旋转要进行板形调整):如果对方回球下旋比较转板形要打开后仰可向上发点力,如果下旋不太转板形要直立多以右向左发力。
五、(发力标准):发力保持在70%-80%最好。因为追求狠的更要准,但当机会到来时可以发全力。
⑷ 乒乓球明星有哪些
刘国梁、马琳、马龙、张继科、施拉格等。
1、刘国梁
刘国梁,1976年1月10日出生于河南新乡封丘县,奥运冠军,原中国乒乓球队著名运动员,曾任中国乒乓球队总教练。
2、马琳
马琳,男,汉族,1980年2月19日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原中国男子乒乓球队运动员,现任国家乒乓球队男一队教练员。
3、马龙
马龙,1988年10月20日出生于辽宁省鞍山市,中国男子乒乓球队运动员,乒乓球奥运冠军,现任中国乒乓男队队长。
4、张继科
张继科,男,汉族,1988年2月16日出生,中国男子乒乓球队运动员,山东青岛人。2000年进入山东鲁能乒乓球队,2003年1月进入国家队。2008年全国锦标赛,张继科以全胜战绩为解放军队获得男团冠军。
5、施拉格
维尔纳·施拉格尔(德语:Werner Schlager,1972年9月28日-),常被称为施拉格,是奥地利的一名乒乓球运动员。施拉格的父亲和兄长都是奥国顶尖乒乓球运动员,施拉格6岁开始从他们学习乒乓球。
在参加多次单打和双打锦标赛后,他在2003年举行的第47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单决赛中战胜韩国选手朱世赫获得冠军,并因此获选为"年度奥地利运动员"。
⑸ 最新乒乓球难度等级划分,科不科学你说了算
专业九级
奥运冠军,世界冠军,技术风格代表着乒乓球运动的发展方向。
代表人物:马龙、张继科等世界排名前十的运动员。
专业八级
中国国家队平均水平。
他们有冲击世界冠军的技术水平,但是在心理素质、意志品质、临场经验、以及比赛能力方面与世界冠军稍有差距,不过时有爆冷出现。
代表人物:郑荣植、黄镇廷等。
特别说明1:关于级间差
以上从世界冠军到初学者分了级,但是,级间的差别又是多大呢?
由于体育运动本身的规律和不可测性,不同档次之间的运动员绝不会出现稳胜的情况,还和临场发挥等多种因素有密切关系。例如围棋中的九段不一定能胜八段,也并不是每段之间就一定比下一段强多少。
特别说明2:专业与业余的区别
最大区别是动作的科学、合理与系统。
由于专业运动员从小师从正规的乒乓教练员,因此打起球来动作很标准,符合击球原理,力学原理,击球效率高,事半而功倍。不合理做功极少,因此看起来也很潇洒。
业余运动员最初是从野战出发,缺乏合理性,常随着水平的提高不断认识不断纠正,即使到了业余五、六级还时常露出乱战(即胡打)的影子,从而影响每一分的争斗结果
⑹ 乒乓球中最好的削球手是谁男女各一名!
高水平的乒乓球对抗中,削球是比较"落后"的一种打法,被研究透了就很难有所成绩.所以很多削球手都是作为"秘密武器"来培养的,比如丁松和朱世赫,好像是一夜之间得到全世界的关注的.
尽管削球打法逐渐没落,但中国国家队男女队都保留了削球选手,男队有候英超,女队有范瑛,这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全国家队其他选手能够有经常和削手球打比赛的机会,而不致于同国外削手选手比赛时手生.
目前比较著名的削球选手有:
男削球手:朱世赫,候英超,陈卫星
女削球手:金景娥,范瑛,朴美英
⑺ 男女乒乓球世界排名前十位的是那些人
国际乒联世界排名 - 更新日期: 8/15/2008 (男)
排名 运动员姓名 协会
1 (<<) 12946.50 王皓 中国
2 (<<) 12867.25 马琳 中国
3 (<<) 12757.75 马龙 中国
4 (<<) 12628.75 王励勤 中国
5 (<<) 12596.00 萨姆索诺夫 白俄罗斯
6 (<<) 12492.50 波尔 德国
7 (<<) 12476.25 陈玘 中国
8 (<<) 12350.00 柳承敏 韩国
9 (<<) 12217.75 朱世赫 韩国
10 (<<) 12147.25 庄智渊 中华台北
排名 运动员姓名 协会
1 (<<) 12930.00 张怡宁 中国
2 (<<) 12790.25 郭跃 中国
3 (<<) 12787.25 李晓霞 中国
4 (<<) 12677.00 郭焱 中国
5 (<<) 12655.25 王楠 中国
6 (<<) 12526.00 李佳薇 新加坡
7 (<<) 12416.25 王越古 新加坡
8 (<<) 12339.75 姜华珺 中国香港
9 (<<) 12277.00 冯天薇 新加坡
10 (<<) 12234.25 帖雅娜 中国香港
⑻ 乒乓球男单世界排名
http://www.ittf.com.cn/_front_page/ittf_ch.asp?category=General
来这自己随时查看每月排名及更新。
目前是
排名 运动员姓名 协会
1 (<<) 12946.50 王皓 中国
2 (<<) 12867.25 马琳 中国
3 (<<) 12757.75 马龙 中国
4 (<<) 12629.75 王励勤 中国
5 (<<) 12599.00 萨姆索诺夫 白俄罗斯
6 (7) 12491.00 波尔 德国
7 (6) 12476.25 陈玘 中国
8 (<<) 12350.75 柳承敏 韩国
9 (<<) 12219.25 朱世赫 韩国
10 (12) 12148.25 庄智渊 中华台北
11 (10) 12142.50 李静 中国香港
12 (17) 12131.25 张钰 中国香港
13 (11) 12130.00 高宁 新加坡
14 (<<) 12102.75 奥恰洛夫 德国
15 (13) 12096.25 吴尚垠 韩国
16 (15) 12068.00 施拉格 奥地利
17 (18) 12054.25 格林卡 希腊
18 (16) 12052.50 郝帅 中国
19 (<<) 12020.00 韩阳 日本
20 (<<) 12013.25 梅兹 丹麦
21 (<<) 11999.00 阿德里安∙克 罗马尼亚
22 (23) 11991.25 水谷隼 日本
23 (22) 11985.00 蒋澎龙 中华台北
24 (<<) 11962.75 侯英超 中国
25 (<<) 11954.00 尹在荣 韩国
26 (<<) 11950.75 J.M.塞弗 比利时
27 (29) 11944.50 唐鹏 中国香港
28 (39) 11940.50 李廷佑 韩国
29 (28) 11932.25 斯米尔诺夫 俄罗斯
30 (40) 11924.50 江天一 中国香港
30 (27) 11924.50 高礼泽 中国香港
32 (30) 11922.00 普里莫拉茨 克罗地亚
33 (31) 11920.25 佩尔森 瑞典
34 (35) 11908.50 杨子 新加坡
35 (32) 11908.00 吉田海伟 日本
36 (33) 11901.25 何志文 西班牙
37 (34) 11899.75 陈卫星 奥地利
* 38 (36) 11897.25 邱贻可 中国
39 (38) 11897.00 李平 中国
40 (37) 11872.50 苏斯 德国
41 (42) 11849.75 金廷勋 韩国
42 (41) 11841.25 托奇克 斯洛文尼亚
43 (44) 11825.50 谭瑞午 克罗地亚
44 (43) 11822.50 斯特格 德国
45 (<<) 11812.00 科贝尔 捷克
46 (<<) 11793.50 布拉什奇克 波兰
47 (<<) 11791.00 加尔多斯 奥地利
48 (<<) 11786.75 埃洛瓦 法国
49 (50) 11771.25 凯恩 荷兰
50 (49) 11768.25 梁柱恩 中国香港
⑼ 乒乓球削球选手的名单谁知道啊 说几个 谢谢
早期:
中国男子:张燮林、陆元盛、姜永宁、梁戈亮、陈新华、王浩
中国女子:林慧卿、郑敏之、童玲、管建华、丁亚萍、葛新爱
外国男子:伯格曼、迈尔斯、西多、别尔切克、绍勒尔、李根相(朝鲜)、高岛哲夫(日本)
外国女子:罗赛亚努、亚历山德鲁、高基安
近期及目前:
男子:
中国:丁松、侯英超
外国:朱世赫(韩国)、陈卫星(奥地利)、松下浩二(日本)
女子:
中国:王辉、成红霞、丁颖、王婷婷、范瑛、朱虹
外国:金景娥(韩国)、帕芙洛维奇(白俄罗斯)、施捷/何千红/田静(德国)
⑽ 削球用蝴蝶松下浩二好,还是尤拉陈卫星好
乒乓球吧,日本松下浩二使用,削球易控制,削中反攻(拉)时有很大威力。防御型底板!
尤拉陈卫星是块薄碳削球底板,因为加了层薄碳,所以在进攻上可能会有一定的速度优势,但同时,肯定会牺牲一部分防守稳定性。如果楼主的反攻频率比较多,而并不完全依赖于防守的,可以考虑用尤拉陈卫星。尤拉底板在手感方面都比较好,细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