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球直间
1. 排球如何换位及基本规则
排球换位的方法 :
一、前排队员之间的换位
1、为了便于组织进攻战术,将二传队员换到2号位或3号位。
2、为了加强进攻力量,将进攻能力强的队员,换到便于扣球的位置上。如右手扣球的强攻队员换到4号位;左手扣球的强攻队员换到2号位;擅长扣快球的队员换到3号位等。
3、为了加强拦网,遏制对方的重点进攻,将身材高大或弹跳力好、拦网能力强的队员,换到主要拦网区3号位或换到对方进攻力量最强的相对应位置上。
二、后排队员之间的换位
1、为了发挥个人特长,可采用专位防守。当本方发球后或接起对方的发球后,后排队员各自换到自己的专位防守区。
2、为了在比赛中便于运用行进间“插三二”战术,缩短后排插上的距离,把二传队员换到1号位置或6号位置。
3、为了加强后排防守,可将防守能力强的队员,换到对方扣球落点最多的位置,将防守能力较弱的队员,换到防守任务相对较轻的位置。
三、前、后排队员之间的换位
后排的二传队员插上时,可从1号位、6号位或5号位插上到2、3号位之间的位置上,准备作二传,前排的2、3、4号位的队员则及时后撤,准备接球或进攻。
基本规则:
一、发球
发球队员必须在第一裁判员鸣哨5秒钟内,将球抛起或持球手撤离,在球落地前,用一只手或手臂的任何部分将球击出。如球未触及发球队员而落地,则被认为是一次发球试图。
在发球试图后,第一裁判员应及时鸣哨允许再次发球,发球队员必须在再次鸣哨后的3秒钟内将球发出。发球队员在击球时或击球起跳时,不得踏及场区或发球区以外的地面。击球后,可以踏及或落在场区内或发球区以外。
二、队员的场上位置
在发球队员击球时,双方队员必须在本场区内各站两排,每排三名队员。发球队员不受场上位置的限制。队员的位置是根据其脚的着地部位来判定的,每一名前排队员至少有一只脚的一部分,比同列后排队员的双脚距中线更近;
每一名右边(左边)队员至少有一只脚的一部分,比同排中间队员的双脚距场地的右(左)边线更近。在发球队员击球的一刹那,场上队员脚的着地部位必须符合其位置要求。在发球后,队员可以在本场区和无障碍区的任何位置上。
三、网下穿越
在不妨碍对方比赛的情况下,允许队员在网下穿越进入对方空间。允许队员的一只脚或双脚越过中线触及对方场区的同时,脚的一部分还接触中线或置于中线上空。除脚以外,不允许队员身体的任何其他部分接触对方的场区。
四、触网
新规则规定触网为犯规,但队员在无试图击球的情况下偶尔触网不算犯规。所谓无试图击球,意指已经完成了击球动作和击球试图。如完成扣球动作或掩护扣球动作之后,偶尔触网则不算犯规。
五、进攻性击球
进攻性击球指除发球和拦网外的其他所有直接向对方的击球。当球的整体通过球网的垂直面或触及到对方队员,则完成了进攻性击球。前排队员可以对任何高度的球完成进攻性击球,但触球时必须在本场地空间。

(1)排球直间扩展阅读:
比赛阵型:
1、4-2阵型:
4-2阵型由4个攻手和2个二传手组成,场上没有接应二传,两名二传手其中一名轮转到前排后负责进攻,另一名后排二传手负责后排插上传球组织战术进攻,因此在比赛的任何时刻全队都有三名前排进攻球员。
2、6-2阵型:
6-2阵型中,总有一名球员从后排移动到前排进行二传,三名前排球员全部担当进攻位置。因此,所有六名球员都会在某些时刻担任攻手,其中有两人需要担任二传手。
6-2阵型需要两名二传手,在轮转中对角站位。阵型中还包括两名副攻手和两名主攻手。采用对角站位的方法,任何时刻前后排各有一名主攻手一名副攻手。在发球之后,前排球员移动到各自负责的位置。
3、5-1阵型:
5-1阵型中只有一名球员担任二传手,不管他的位置在前排还是后排。因此当二传手在后排时,全队拥有三名前排攻击球员;而当二传手在前排时,只有两名前排攻击球员。加起来一共五名。
在5-1阵型中,轮转中与二传手对角站位的球员称为接应二传。当二传手位于前排时,接应二传可以作为第三进攻点,这在现代排球中已经成为各队提高攻击力的常用手段。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排球
攻线,击球后可以落在前场区。如果后排队员在前场区完成进攻性击球,在触球时,球的一部分必须低于球网上沿。
(六)拦网
拦网是指队员靠近球网,将手伸向高于球网处阻挡对方来球的行动。
触及到球的拦网行动则完成了拦网。只有前排队员允许完成拦网,后排队员不得完成拦网。如后排队员将球拦回,则为犯规。如拦球到本方场区,则为本队的第一次击球。前排队员的拦网触球不算作本队的一次击球,因此本队拦网后还可以再击球三次。拦网时,队员可以将手或手臂伸过球网,但不得影响对方击球,过网拦网触球应在对方队员完成进攻性击球之后。在一个拦网动作中,允许球迅速而连续地触及一名或更多的拦网队员。
(七)比赛中的击球
规则规定队员的身体任何部位都允许触球。但球必须被击出,不得接住或抛出,球可以向任何方向反弹,如果队员违反了上述规定,则判为持球。
规则规定球必须同时触及身体的不同部位,如果球先后触及队员身体的不同部位,则为连击犯规。但是在拦网动作中,允许同一队员或同一拦网中的不同队员,在一个单一的动作中连续触球。在球队的第一次击球时,允许队员身体的不同部位在同一击球动作中连续触球。第一次击球指接发球、接进攻性击球、接本方拦起的球和接对方拦回的球。而在本队第二次和第三次击球时,则不允许球连续触及身体的不同部位。
规则虽然由以上三个部分组合而成,但它们是一个整体。我们在掌握每部分内容的同时,更要将三部分的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规则,理解规则,以至更好地去执行规则。
2. 排球有什么规则 如何站位
123456号位 从左往右依次排,中间是4·5号位,每人只能击球一次,球落地即输。
比赛规则
排球比赛场地为18米×9米的长方形 ,四周至少有2米空地,场地上空至少高7米内不得有障碍物。场中间横划一条线把球场分为相等的两个场区。所有线宽均为5厘米。场地中线上空架有球网。网宽1米 ,长9.50米,挂在场外两根圆柱上。女子网高2.24米,男子网高2.43米。球网两端垂直于边线和中线的交界处各有5厘米宽的标志带 ,在其外侧各连接一根长1.80米的标志杆。球的圆周为65~67厘米,重量为260~280克,气压为0.40~0.45千克/厘米2。 排球比赛是由一队后排 右边(1 号位)队员发球开始算起,然后每队可触球3次 (拦网触球不计在内)。如果球落地、触及障碍物或某一队员犯规,则成死球,造成死球的一方判为失球。只有发球的队胜1球时,才得1分。如发球队犯规、失误或接发球队胜1球时 ,则接发球队取得发球权 ,其队员须按顺时针方向进行1个位置的轮转。前4局比赛采用25分制,每个队只有赢得至少25分,并同时超过对方2分时 ,才胜1局。正式比赛采用5局3胜制,决胜局的比赛采用15分制,一队先得8分后,两队交换场区,按原位置顺序继续比赛到结束。决胜局没有最高分限,比赛进行至某队先得2分为止。 规则规定1个队最多有12名队员 ,教练员、助理教练员、医生各1人。队员服装必须统一 ,上衣前后有明显号码。教练员可在暂停和局间间隙时间进行指导。比赛中只有场上队长可向裁判员提出询问或要求解释规则。如果教练员或队员有非道德行为表现,裁判员将出示黄牌给予警告,如再犯将出示红牌 ,判罚该队失发球权或对方得1分。如有辱骂裁判员或对方队员等严重犯规者,将取消其该局或全场比赛资格。每局比赛前,教练员必须将上场阵容位置表交给记录员或第二裁判员,不得更改。每队上场6人 ,站成两排 ,从左至右,前排为4、3、2号位,后排为5、6、1号位。在发球时,双方队员都必须按规定位置站好,否则将被判失发球权或对方得1分。比赛成死球时 ,教练员和队长可向裁判员请求暂停或换人。每次暂停不得超过30秒。1局比赛每队可要求两次暂停。每队在1局比赛中,换人最多不得超过6人次。规则对技术动作的要求 :①发球:获得发球权的一方须先轮转 ,1号位队员在裁判员鸣哨后3秒钟内将球击出。发球离手后 ,如果球在中途触及发球队场上队员、标志杆、其他障碍物,球落在对方界外或发球不过网均为发球失误,失发球权。在本队未失误前,发球队员连续发球。②触球:队员可用身体任何部位触球,但不得停留,如出现捞、捧、推、掷球的情况则被判为持球。每队最多触球3次(拦网除外) ,如果 1 个队员连续触球多于 1 次(拦网除外),被判为连击。同队2个队员同时触球作为2次触球。但双方队员在网上同时触球后均再可击球3次。③进攻性击球:直接向对方场区的击球为进攻性击球。前排队员可在本场区对任何高度的球作进攻性击球。后排队员在进攻线前的前场区只能作整个球体不高于球网上沿的进攻性击球,但在进攻线后起跳则可击任何高度的球。④过网:队员不得过网击球,但击球点在本场区,球离手后手随球过网不判过网犯规。对方击球前 ,拦网队员手 触 及对方场区上空的球,判拦网队员过网犯规。当对方队员击球后,许可在对方场区拦网。⑤过中线:队员身体任何部位越过中线触及对方场区地面即判过中线犯规。但一脚或双脚的一部分踏过中线,而另一部分踏在中线上或在中线上空则不判犯规。队员可伸手在网下击球,但不得阻碍对方队员。⑥拦网:只准前排队员进行单人或集体拦网。在1次拦网中,球可连续触及1个或几个拦网队员的手 、头或腰部以上身体任何部位均算1次拦网。拦网后本队可再击球3次。拦网手触球后 ,球落界外为触手出界,判失误。正式排球比赛应有第一 、第二裁判员各1人,记录员1人,司线员2~4人。
编辑本段犯规和违例
发球
下列情况为发球犯规: (1)发球次序错误。 (2)发球队员在击球时或击球起跳时,踏及场区(包括端线)或发球区以外地面。 (3)发球队员在第一裁判鸣哨8秒内未将球击出。 (4)球未被抛起或未使持球手清楚撤离就击球。 日本排球第一美女菅山薰
(5)双手击球或单手将球抛出、推出。 (6)球抛起准备发球,却未击球。
发球击球后
下列情况为发球击球后的犯规: (1)球触及发球队队员或没有通过球网的垂直平面。 (2)球触网后落入对方场区外,界外球。 (3)球越过发球掩护的个人或集体(在发球时,某一队员或2名以上队员密集站位或挥臂跳跃、移动遮挡接发球队员,且发出去的球从他或他们上空飞过,则构成个人或集体发球掩护犯规)。 对发球犯规的裁判方法 (1)发球犯规由第一裁判员判断,发球击球后的犯规由第一裁判和司线员进行判断。 (2)发球犯规如与对方位置错误同时发生,应判位置错误在后,发球击球后的犯规如与对方位置错误同时发生,应判位置错误在前。 (3)下列情况,第一裁判员应重新鸣哨发球: ①第一裁判未鸣哨、发球队员已将球发出。 ②遇特殊情况(如运动员受伤,球滚入场内等)。 ③第二裁判员在第一裁判鸣哨允许发球后,又鸣哨中断比赛允许某队暂停或换人的请求,第一裁判员不允许中断比赛的请求。 (4)第一裁判待发球队员进入发球区并拿到球做好准备、接发球一方已站好位置,即可鸣哨。鸣哨后,第一裁判员默数8 s。 (5)发球队员同场上本方后排其他两位队员无位置错误关系。
轮转错误
1.下列情况之一者,即为轮转错误犯规 (1)未按记录表上登记的发球次序进行发球。 (2)发球队胜一球后,而换由其他队员继续发球。 2.对轮转错误的裁判方法 (1)比赛中主要由记录员发现该犯规,记录员应在球发出后鸣哨中断比赛并报告裁判员。 (2)对轮转错误犯规的判罚由第一裁判员鸣哨判定,结果为失一球,而对方得分并换由对方发球。 (3)令该队恢复到正确的位置上。 (4)记录员如能确定在错误过程中得分,则取消该队在误发中所得分数,而对方得分有效;记录员如不能确定在错误过程中所得分数,则只做失一球判罚。 (5)如一局结束或一场结束,运动员已交换场区或已退场,则分数、局数、比赛结果均有效。
位置错误
1.下列情况之一者为位置错误犯规 (1)在发球队员击球时,场上其它队员未完全站在本场区内。 (2)未按规则“每一名前排队员至少有一只脚的一部分,比同列后排队员的双脚距中线更近”。规则规定即4号位同5号位,3号位同6号位,2号位同1号位对比发生位置错误犯规。 (3)未按规则“每一名左边(右边)队员至少有一只脚的一部分比同排中间队员的双脚距左(右)边线更近。规则规定3号位同4号位,3号位同2号位;6号位同5号位,6号位同1号位对比发生位置错误犯规。 2.对位置错误犯规的裁判方法 (1)第一裁判员观看发球一方有无位置错误犯规,第二裁判员观看接发球一方有无位置错误犯规。 (2)队员的位置,根据其脚着地部位来判定。 (3)位置错误犯规是击球瞬间造成的。击球前后均不存在位置错误犯规,击球后,队员可以在本场区任何地方和无障碍区自由活动。 (4)对位置错误犯规的处理办法同轮转错误相同。
连击
身体任何部分均可触球,但一名队员(拦网队员除外)连续击球两次或连续触及他身体的不同部位(第一次击球,同一个动作击球除外),即为连击犯规。 第一次击球,队员在同一击球动作中,允许球连续触及身体的不同部位。对连击犯规的裁判方法: (1)连击犯规由第一裁判员负责判断。 (2)第二裁判员可以用手势向第一裁判员表明背向第一裁判员的连击犯规,但不得坚持。 (3)第一次击球时,无论是上手传球或其他身体部位触球,只要是一个动作,则无连击犯规。 (4)第一裁判员要注意观察判断第二次、第三次击球中的连击犯规。
持球
身体任何部分均可触球,但球必须被击出,不得接住或抛出,否则即为持球犯规。对持球犯规的裁判方法: (1)持球犯规由第一裁判员判罚,其他裁判人员均不得对持球犯规进行判断或出示手势。 (2)判断持球的主要根据是球是否停滞在身体上。合法的击球是一个单一击球反弹动作,而持球犯规是先使球停滞(接住或抛出),再将球击出。 (3)第一裁判员应根据不同的比赛性质和对象确定对持球的判断,掌握好判断“尺度”。做到双方一致、前后一致。 (4)第一裁判要明确该条文的制定目的是鼓励防守。因此运动员第一次击球时或抢救险球时,判断应放宽,给予鼓励。 3.四次击球犯规借助击球犯规、同时击球及裁判方法: (1)每队最多击球三次(拦网除外)将球从球网上方从过网区击回对方,超过规定次数的击球,判为四次击球犯规。第一裁判员对四次击球犯规进行判罚,第二裁判员可以出示手势。 (2)队员在比赛场地以内借助同伴或任何物体的支持进行击球,即为借助击球犯规。第一裁判员对借助击球犯规进行判罚。运动员如果跑到场地以外如挡板外,看台上击球时,这种行为是规则允许的,应给予鼓励。 (3)同时击球 ①同队的两名或两名以上队员同时触到球,被计为两次或两次以上击球(拦网除外)。 ②网上同时击球后,球落入场内,继续比赛,获球一方还可击球三次。 ③网上同时击球后,球落入甲区场外,则判乙方击球出界。 ④同时击球,球触标志杆,判为双方出界,重新发球。 ⑤网上同时击球造成持球犯规,判为双方犯规,重新发球。 第一裁判员对网上同时击球进行判罚。 进攻性击球是指除发球、拦网外,所有的向对方的直接击球都是进攻性击球。进攻性击球犯规主要包括过网击球犯规,后排队员进攻性击球犯规,击发球犯规。
过网击球
在对方场区空间击球,即为过网击球犯规。对过网击球犯规的裁判方法: (1)过网击球犯规由第一裁判员进行判罚。 (2)第一裁判员要把握住网的垂直面,以判断击球点是否过网。 (3)队员的击球点应作为判断是否过网击球的依据,球的位置只作为判断的辅助条件。 (4)过网击球不单指扣球动作,还指一切直接击球到对方的技术动作。如二传的过网二次吊球,伸手过网击球动作等,都属过网击球犯规。
后排队员进攻性击球
后排队员在前场区完成进攻性击球(或球触对方拦网队员手即被认为完成进攻性击球),并且击球时,球的整体高于球网上沿,即为后排队员进攻性击球犯规。对后排队员进攻性击球犯规的裁判方法: (1)第一裁判员、第二裁判均可对后排队员进攻性击球犯规鸣哨判罚。 (2)裁判员要注意判断该犯规的三个条件,只有三个条件都存在,才构成后排队员进攻性击球犯规。三个条件是:前场区,此时要注意后排队员起跳是否踩进攻线或在进攻性前;完成进攻性击球,如球触拦网的手即算完成进攻性击球;球整体高于球网。 (3)第一裁判员在判断时,要降低重心,判断球的整体是否高于球网上沿。 (4)后排队员在前排的二传球、吊球、处理球只要具备犯规的三个条件,都属进攻性击球犯规。
击发球犯规及裁判方法
在前场区对对方的发球在球的整体高于球网上沿时完成进攻性击球即为击发球犯规。对击发球犯规的裁判方法: (1)第一裁判员对击发球犯规进行判罚。 (2)第一裁判员要观察击发球行为是否在前场区,球的整体是否高于球网,如击球动作是击发球犯规,如是拦网动作则为拦发球犯规。
过网拦网
在对方进攻性击球前或击球的同时,在对方场区空间拦网触球,即为过网拦网犯规。对过网拦网犯规的裁判方法: (1)过网拦网犯规由第一裁判员判罚。 (2)第一裁判员要注意判断是拦网先触球还是进攻击球先触球,或是同时触球。 (3)在对方第一、第二次击球时,球飞向网的方向,如果附近没有运动员准备击球,拦网队员可以过网拦网。 (4)平行球网的球不能过网拦网,第三次击球后除外。
后排队员拦网
后排队员完成拦网或参加了完成拦网的集体,即为后排队员拦网犯规。对后排队员拦网犯规的裁判方法: (1)第一裁判员、第二裁判员均可对该犯规鸣哨判罚。 (2)裁判员要注意后排对员拦网犯规的三个条件:在球网附近,手高于球网,触及球或参与完成拦网的集体。三个条件均具备才构成后排队员拦网犯规。
拦发球
拦对方发球即为拦发球犯规。对拦发球犯规的裁判方法: (1)拦发球犯规由第一裁判员进行判罚。 (2)第一裁判员判断时要降低重心判断拦网人手是否高于球网。 从网下穿越进入对方空间并妨碍对方比赛,则为网下穿越犯规。队员的一只(两只)脚或一只(两只)手完全越过中线触及对方场区,则为过中线犯规。对网下穿越、过中线犯规的裁判方法: 1.第一裁判员可以鸣哨判罚。 2.该项犯规的判罚是第二裁判员主要职权范围。 3.判断穿越犯规时要观察是否妨碍对方比赛,如不妨碍则不算犯规。 4.在不影响对方比赛情况下,队员可以穿越而进入对方无障碍区。 5.裁判员要看清整个脚掌或手掌全部越过中线,触及对方场区方能鸣哨判罚。 6.队员除手和脚外的身体其他部分都不允许接触对方场区,否则即为过中线犯规。 7.裁判员在双方队员扣、拦时,要注意网前移动情况,第二裁判员在队员完成击球后,视线应在中线上稍有停留。 触网触标志杆不为犯规,但队员在试图击球或影响比赛时的触网或触标志杆则算犯规。 队员击球后可以触及网柱,全网长以外的网绳或其他任何物体,但不得影响比赛。对触网犯规及裁判方法: 1.第一裁判员可以对该犯规鸣哨判罚。 2.触网犯规的判罚是第二裁判员主要职权范围。 3.要注意观察是否试图击球,一切试图击球及掩护击球动作下的触网皆为犯规。 4.被动触网(如球击入球网而造成队员触网)不应算犯规。 5.队员触及9.50 m全网长以外的任何物体时,不得影响比赛。 6.第一裁判员应着重观察扣球一方及网上沿的触网犯规;第二裁判员应着重观察拦网一方的触网犯规。第二裁判员的视线在队员完成击球动作后,应在网附近有短暂停留,不宜跟球太快。 1.球触及比赛场区的地面包括界线为界内球。 2.下列情况为界外球: (1)球接触地面的部分完全在界线以外。 (2)球触及标志杆、网绳、网柱、场外物体、天花板或非比赛成员等。 (3)发球时,球的整体或部分从过网区外过网。 (4)击球后,球的整体或部分从过网区外进入对方场区。击球后,球的整体或部分从过网区外进入对方无障碍区,队员可以将球从同侧非过网区击回,对方队员不得阻碍此击球,击球队员不得进入对方场区。 3.对界内、外球的裁判方法 (1)对界内、外球第一、二裁判员根据自己的位置和职权范围做出相应的判断。 (2)司线员主要职责对界内、外球做出判断并展示相应的旗示。 (3)过网区指的是两条标志杆向上延长至天花板所组成的区域。 (4)球的整体越过球网以下垂直平面判为界外球。 (5)发球、球过网时,可以触网,球落入对方场区内比赛继续进行。排球的站位涉及到几个问题。一是不能越位犯规,即每次发球击球前同排队员(4、3、2号或5、6、1号)的左右顺序和同列队员(4、5号或3、6号或2、1号)的前后顺序不能颠倒;二是保证最有利的传球、进攻和防守,以下分接发球和防反的两个阶段介绍。
1、接发球的站位
我方接发球时,因为时间很短,除了二传的跑动或进攻队员打约好的战术配合外,一般是不换位的。接发球的站位主要是为配合二传的跑动。采用五一配备时,若主力二传在前排,则接应二传不插上;若主力二传在后排,则主力二传插上。采用四二配备时,前、后排是完全对称的,既可以后排二传插上也可以不插上。 1.1 后排二传不插上时的情况 1.1.1 前排二传在2号位时(即反边一二时,对方发球出手后,二传迅速至箭头位置)。注意3号位队员向左不能超过二传,向后不能超过6号位队员。见图1 1.1.2 前排二传在3号位时(即中一二)见图2 1.1.3 前排二传在2号位时(即边一二)见图3 1.2 后排二传插上时的情况 1.2.1后排二传在1号位时(对方发球出手后,二传迅速至箭头位置)。见图4 1.2.2 后排二传在6号位时。见图5 1.2.3 后排二传在5号位时(此时二传跑动的距离最长,因为他向前不能超过4号位队员,向右不能超过6号位队员)。见图6
2、我方发球或打完一攻后准备拦网并防守反击的站位
接发球和组织进攻的过程是很短的,当球落入对方场地后,我方就有了足够时间换位(我方发球也可看作打完一攻)。总的原则是无论前排后排,都是二传在右,副攻居中,主攻在左。但要注意,因为此时球在对方场区,对方还有扣球的可能,需要前排队员拦网,所以如果需要打插上战术,则此时后排二传还不能插上,他只能在右前方跟进保护。一旦球落入我方场地或对方已无扣球可能后就可及时插上传球。如果他已经接了一次球,此时就由前排二传传球,所谓接应二传就是起这个作用。边跟进的位置也不是死的,也要根据对方的球路随时摆动调整。见图7、8、9。
3、最后讲一下三米线
三米线与站位毫无关系,它是限制进攻队员的,所以它也叫攻击线,即后排队员不能在三米线(包括延长线)内将高于球网的球直接击入对方场内。我们简单的理解就是后排队员不能在三米区内跳起扣球(包括起跳前脚踩三米线或其假想延长线),这也意味着后排队员不能拦网。
说到了踩线问题,就顺便说一下排球场划线的特点。排球场所有线均宽5cm,它的边界(除中线外)都是其外沿,只要沾上就算界内。所以压线球(球的落点接触边界线)是界内球;后排队员起跳前踩三米线就算进入三米区;发球队员击球前踩端线犯规;特别注意!本方队员踩中线,只要脚(或其地面的垂直投影)的任一部未脱离中线,就算仍在本方场内,而不算过中线犯规。
图片解说在下面,兄弟们都动动脑子看看理解一下哈!
回复 | 推荐给朋友 | 转贴 举报
3. 排球的基本知识有哪些
比赛场地长18米、宽9米,由中线将球场分为两个相等的场区,中线设置长9.50米、宽1米的球网。男子网高2.43米,女子网高2.24米。球由皮革制成外壳,内装用橡皮或类似物质制成的球胆,重260~280克。1912年规定双方上场的运动员必须轮转位置。1917年规定每局为15分。1918年规定上场运动员每队为6人。1922年规定每方必须在3次以内将球击过网。比赛方法以前采用发球得分制,1998年10月28日国际排联决定改为每球得分制,仍为五局三胜,前四局每局先得25分者为胜,第五局先得15分者为胜,若出现24平或14平时,要继续比赛至某队领先2分才能取胜。
基本技术分为六大项 :准备姿势和移动、传球、垫球、发球、扣球、拦网。
准备姿势和移动:准备姿势就是准备迎接各种来球的身体姿势。在排球比赛中攻防的多数技术都是在准备姿势或快速移动后完成的,因此它是完成各项基本技术的基础。移动的作用是为了接近球,保持好人与球的位置关系,以保证击球动作的合理。
比赛中常用的移动步法有滑步、交叉步、跨步和跑步 。
传球:传球是在额前上方用双手(或单手)借助蹬地 、伸臂动作,通过手腕手指的弹击力量来完成的击球技术动作。传球主要作用是把接起的球传给前排队员进攻。一个队的进攻能力能否充分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队的传球水平。为了争夺网上优势,使进攻战术快速多变,二传手更起着核心作用。
垫球:是在距腹前一臂距离处借助蹬地、抬臂动作,用双手前臂的前部,利用来球的反弹力将球击出的技术动作 。垫球在比赛中多用于接发球、接扣球和接拦回球,是比赛中争取多得分、少失分由被动变主动的重要技术。
发球:由队员自己抛球,用一只手将球从网上空两标志杆内击入对方场区的技术动作。发球是比赛和进攻的开始 。是排球技术中唯一不受别人制约的技术动作。攻击性强的发球不仅可以直接得分,还能破坏和削弱对方的进攻,打乱对方的部署,在心理上给对方造成威胁。
扣球:跳起在空中用一只手臂作弧形挥动 ,用手将本方场区上空的球,从两标志杆内的球网上空击入对方场区的技术动作。扣球在比赛中是进攻最积极最有效的武器,因此是得分、得权的主要手段。
拦网:队员在网前以腰部以上身体任何部位主要是手臂、手掌,在球网上沿阻挡对方击球过网的技术动作。拦网是防守的第一道防线,是反攻的重要环节。拦网可将对方有力的扣杀拦起,减轻后排防守的压力,为本方组织反攻创造条件。拦网能把对方的扣球直接拦回、拦死,在比赛中是得分、得权的重要手段之一。
排球战术:可分为个人战术和集体战术两大类 。个人战术即个人根据场上情况有目的地运用技术的过程,分为发球、一传、二传、扣球、拦网 、后排防守6项个人战术 。集体战术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队员之间有组织、有目的的集体协同配合。集体战术包括进攻战术和防守战术。进攻战术是指在接对方发、扣、拦、传、垫过来的球后,全队所采取的有目的、有组织的进攻行动。进攻形式包括强攻、快攻、两次球及其转移。强攻指在没有同伴掩护的情况下,强行突破对方拦防的进攻。快攻指扣击二传传出的各种平、快球,以及用这些平、快球作掩护所组成的各种战术配合。两次球及其转移指当一传来球较高,又在网前适合扣球的位置,前排队员可跳起直接进行扣球。如对方拦网严密,可在空中把球转移给其他队员的进攻打法 。防守战术包括4种阵形 :接发球站位阵形、接扣球防守阵形、接拦回球保护阵形及接传、垫球防守阵形。
不知道够细了没有,还有规则要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