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复旦退学生袁涛的现状

离开母校的袁涛,因为经济比较窘迫,在自己学校的宿舍住了一段时间,后来他又在社会上找了一些工作,但大多都是苦力活,有人还曾在建筑工地见过他,然而他从此销声匿迹了。

全省第88名考入复旦,因食堂筷子问题名扬全校,2010年高考,袁涛发挥出色,考出了591分的高分,排在了湖北省的第88名。能在众多考生中排到这个名次,称袁涛为学霸似乎并不为过。当时他报的第一志愿就是复旦大学,最终被成功录取。

开学后不久,袁涛就成了全校的名人,起因是食堂的筷子。袁涛在学校食堂吃饭时,发现食堂有部分筷子因为用的时间久了,经常掉碎屑,这些碎屑落到饭菜里,令他非常不舒服。



此言一出,立刻在学校引起了轩然大波。不少同学对袁涛表示不理解,更有人称他此举纯碎是为了“博眼球和出风头”。学校这次也不再沉默,通过校园广播对袁涛展开了长达5分钟的“反击”,称他“狂妄自大”。不顾家人反对,执意从复旦退学,现状令人唏嘘。

这场风波之后,袁涛对学校的成见就更深了,虽然学校没有对他做出什么处分,但袁涛说什么也不愿在复旦再待下去了,他决心退学。他的这个决定遭到了家人的反对,袁涛的家境并不富裕,大学两年花了不少钱。

眼看再有两年就可以毕业了,到时候就可以找一份好工作了。现在却突然要退学,家人很不理解,也不支持他的这个决定。但袁涛心意已决,表示“再混下去就是耻辱”。2012年冬天,他发表了一篇名为《再见,“自由而无用”的复旦》的网文,随后就办理了退学手续。

因为这件事,袁涛还上了电视,面对镜头,他用了“薄学”和“渎职”两个词来形容复旦,他对学校的意见有多大可见一斑。退学后的袁涛一度想要创立自己的公司,但最终失败,现在据说在南方打工。

2. 如何评价复旦退学生袁涛

事件起因是这样的:袁涛同学发现学校食堂的筷子十分老旧,质量不行,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就餐。
袁涛自己吃饭的时候发现筷子都掉渣了,袁涛愤怒了。
他拿学校的筷子和校外的筷子做了对比,然后发日志对于此事口诛笔伐。
面对不为所动的校方,袁同学想到了一个绝佳的办法。
他开始号召同学们去折筷子。
由于此前其对于学校的批评得到了大多数同学支持,并获得了极大的知名度,所以此号召得到了很多复旦学生的“口头响应”。
这时候复旦校方估计是被吓破了胆于是第二天更换了所有筷子。

3. 如何看待复旦大学退学生袁涛

从复旦大学退学生袁涛的成功之道看,
条条大道通罗马,
不一定是上大学才有出路。
只要努力付出过,
就会有收获。

4. 他考上了复旦大学,却因筷子事件退了学,如今为何如此痛恨母校

复旦大学在我国能够和清华北大等名校比肩,能够考上复旦大学是每个学生的希望,也是父母和老师的骄傲。虽然有人把复旦大学当作是自己的梦想或者信仰,但是有的人却非常“痛恨”复旦,为什么有的学子会亲自讨伐自己的母校呢?

大家觉得袁涛的做法对吗?

5. 如何看待复旦大学退学生袁涛

我觉得他应该非常的勇敢,而且很有自己的想法,做出这样的举动,也让人很吃惊。

6. 复旦退学生指责母校 薄学而渎职是哪个节目

2010年7月,他在北京一家餐厅打工时,就被复旦大学“预录取”了,“预录协议是爸爸帮我签的,并非外界传

言的复旦大学降分录取。”

袁涛曾把大学看成“天堂”:思想自由,学风严谨,氛围浓厚;学生专心读书,相互交流;老师对学生负责,专注教研。
大一时,刚开始还觉得“好玩”的袁涛很快发现,“这决不是我想象中的大学,更不是想象中的复旦。”
“有的老师上课就是念PPT,再就是照本宣科,这样的教学一点营养都没有,上课毫无意义,还不如自己看书。”他陷入了迷惘,期中考试之后就萌发了退学的念头。
袁涛在大一选修了10多门功课,一学期下来挂了2门,成为班上的倒数第二名。
期末考试时,有一门功课是《新闻思想》,袁涛文不对题乱写一通,但最后竟然拿到了B+。“几乎所有人都是B+”,他认为“老师不负责任,乱给分。这能证明什么本事?“
此时的袁涛,和寝室的同学来往并不多,”同学们的学习纯粹是为了应付考试,把成绩搞上去。“他觉得自己“格格不入,融入不了”。
“笔战”复旦
一个偶然事件,让袁涛成为复旦大学的名人。
2012年4月,袁涛正在读大二,在学校食堂吃饭时吃出了筷子的木屑,“筷子完全腐了,我反映了很多次,食堂就是不换。”
他在网上发帖《友情恳请复旦食堂换筷子》,称“如果两周内复旦南食不换筷子,届时我会把筷子全部换成新的,紧接着会在南区食堂门口举行折筷子大赛,全程录像。”
他的这篇网络日志,一天点击量就上万。第二天,食堂悄然更换了筷子,同学们称袁涛为“筷子哥”。
舆论的力量,和解决问题的效率,给袁涛带来了空前的成就感,他由此学会了利用网络平台来表达“意见”。
高中校友石健患脑瘤,并不相识的袁涛,牵头策划了“石健加油”全国高校募捐活动。第一周,他们就募捐了30多万元。
袁涛在复旦大学的募捐并未获得校方允许,他和几名襄阳校友在学校食堂门口发传单时,遭到了保安的驱赶。
袁涛觉得学校很冷漠,回到寝室后辗转反侧。“这是个导火索,我把两年来对学校的不满全部发泄出来。”当天,袁涛在网上写了一篇长长的日志:上乒乓球课不准穿牛仔裤、学校没有快递点,均被他提及。
“如果以后混好的话,一定给上海交大捐款,希望交大越办越好。”在文章的最后,袁涛因为“募捐受阻”的一句气话,让他站到了复旦大学“爱校学生”的对立面。袁涛本想在自己的个人主页上发发牢骚,但引来了铺天盖地的骂声。
校园广播公开“讨伐”
2012年7月,复旦大学发生拒录5名“二本院校”插班生事件。
袁涛调查后认为,复旦大学先允许学生考试,成绩合格后又拒绝录取,这是复旦大学的错。
他发表《复旦,你的校训丢了——“插班生事件”始末和真相》,大量举证抨击复旦大学,认为“复旦的错,却让考生们承担不利后果”。
袁涛的“维权”之举,没有得到同学们的支持,反而引来不明真相的谩骂。
这一次,几乎没有人支持袁涛,这让袁涛感到“很邪门儿”。
2012年12月,袁涛发表《薄学而渎职的复旦》,抨击“复旦学风沦丧”,讽刺“有的老师读的书还没有写的书多”。
让袁涛难以接受的是,复旦大学校园广播公开发表一篇“讨伐”他的评论文章。至今,他仍将这条4分59秒的广播录音,存在自己的手机中当作起床闹铃。
对学校彻底失望了,袁涛决意退学。
冯玮认为,自古以来,文人强调怀疑、批判精神。他认可袁涛的这种精神,但不认可他的偏激行为,“他对复旦大学的认知是片面的。”实际上,复旦大学相

7. 复旦学霸3次怒怼母校换来退学通知,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

在这个社会当中,智商和情商都是十分重要的,但是这两个优点很难从一个人的身上全部出现。就像是复旦大学学子袁涛三次怒怼母校,他的眼中容不下一点沙子。袁涛发现学校饭堂的筷子上有木屑、不让他在学校发募捐的传单,让他看到了网络舆论的力量,从而有了第三次在网上公开质疑母校学术和教学质量,于是在网上发布了退学的申请。也正因为这三次怒怼学校,最后换来学校的退学通知。

学校可能也会有一些考虑不周的地方,但是袁涛以一个冲动和激进的方式来处理这些事情,最终换来了一纸退学决定书。在我们看来非常的可惜,但是被退学的袁涛像是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一亲友,他成为了网络的名人,并且还上了电视。有些人认为这种方法没有错,大学生就应该为自己发声;也有人认为行为方式过于冲动。至于袁涛这种行为是对是错,那是仁者见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