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投篮测试中,每人投三次,至少投中两次才能通过测试,已知某同学每次投篮投中概率为0.6,且每次投篮

0.6x0.6x0.6+C(3,2)x0.6x0.6x(1-0.6)
=0.6x0.6x0.6+3x0.6x0.6x0.4
=0.216+0.432
=0.648

2. 甲乙两名高一男生参加投篮测试,各投篮5次。一分钟内投中次数分别如下。甲7.8.6.8.6 乙7.8.7.7.6

^

若x1,x2,x3......xn的平均数为m

则方差s^2=1/n[(x1-m)^2+(x2-m)^2+.......+(xn-m)^2]

方差即偏离平方的均值,称为内标准差或均方差,方差描述波容动程度。


由此可知,在均值相同的情况下,乙的投篮比甲稳定。

3. 学校篮球队10名队员进行定点投篮测试,在2分钟内投进篮筐的球数(单位:个)分别是:19、24、20、25、17

20

4. 张勇在一次投篮测试中有4个没有投中,结果他的命中是80%。这次测试他投中了几个

分析在:要计算他投中的球数。用总球书乘以投中的比例即可
即:1-80%=20%为没有投中的比例
4/20%=20即为总球数
20*80%=16
所以他投中了16个

5. 壮壮进行四次投篮测试,每次投20个,四次投进的个数分别是13、19、18、14,表示

将这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为:17、19、19、19、20、20、21、24、25、26,第5个与第6个数分别为20,20,则中位数为(20+20)÷2=20.
故答案为:20.

6. 小明在投篮测试中,大汗淋漓,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我觉得是A,这是人体内环境稳态的问题吧。因为人体的体温的动态平衡的内,所以产热应容该等于散热。如果温度过高,人体的代谢就会出问题。人的体温受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控制,所以D是对的,由于产热增加,所以血管扩张,增加皮肤表面血流量,以增加散热。

7. 数学题。投篮测试中,每人投3次,至少投中2次才能通过测试。已知某同学每次投篮投中的概率为0.6,且

投篮测试中,每人投3次,至少投中2次才能通过测试。已知某同学每次投篮投中的概率为回0.6,且各答次投篮是否投中相互独立,则该同学通过测试的概率为1/2。

计算过程如下:

根据题意可计算

该同学通过测试的概率为:


(7)在投篮测试扩展阅读:

假如经过多次重复试验(用X代表),偶然事件(用A代表)出现了若干次(用Y代表)。以X作分母,Y作分子,形成了数值(用P代表)。

在多次试验中,P相对稳定在某一数值上,P就称为A出现的概率。如偶然事件的概率是通过长期观察或大量重复试验来确定,则这种概率为统计概率或经验概率。

8. .在一次篮球课上,体育老师对15名学生进行了投篮测试,在上了两天的投篮训练课后,重新对这些学生进行

这道题的BD选项和答案相去甚远,看AC
A说另一组没有重新培训的投篮命中率没有提高
C说头一次培训是第二次培训的演练阶段
这两个说法C更靠谱一些
选C

9. 壮壮进行四次投篮测试,每次投20个

(1) 平均数 众数 方差 甲同学 7 6 1.2 乙同学 7 8 2.2 (2)会选甲同学进入篮球队. 因为甲、乙二人的平均数相同,尽管乙同学在十次投篮中有四次投入8球,而甲同学三次投入8球,但甲同学的方差却小于乙的方差,说明甲的投篮水平相对稳定,所以选甲入队.

10. 怎样进行投球测试,其原理是什么

投球测试的方法是:先用降压法测全井吸水指示曲线,要根据注水井的启动回压力和泵答压高低确定合适的最高注水压差。全井测五个压力点,各点压力值间隔应均匀,且有一个压力点为正常注水时的压力点,每个点注水十五分钟。然后根据水量和相应的测试压力画出全井吸水指示曲线。然后将测试球杆投入最下一级球座,放大注水,
待水量稳定后,同样测出四到五个与全井相应的压力点的注水量。测试时的要求与测全井时一样。最下一级测完后将球杆起出,更换下数第二级球杆,下至下数第二级球座。按上述程序一直测完为止。最后整理出各层段吸水指示曲线。
投球测试的原理是:采用“水量递减运算法”求各层段吸水量。每投一个球便堵死球以下的层段,地面流量计反映的水量是这个球以上层段的吸水量。直到投最后一级球后的流量计水量或是从上数起的第一个层段的吸水量,然后运算,即从上数起第二个球投后的吸水量减掉第一个球投后的吸水量,便得出从上数起第二个层段的吸水量。同样方法可计算出所有层段的吸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