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拍决赛
中国乒乓球历届世界冠军如下表所示:
(1)直拍决赛扩展阅读
中国乒乓球队成立于专1952年,中国乒乓球队队训是“你不要这一属分,祖国还要这一分”。在全国人民的热情支持下,拼搏不息,攀登不止,经历了由弱到强、持久昌盛的发展历程。
自容国团1959年赢得第一个世界冠军至今,中国乒乓球队四十多年来共为祖国夺取124.5个世界冠军。
2012年8月8日伦敦奥运会乒乓球男子团体决赛,中国以3-0的总比分战胜韩国,夺得男团冠军,成功包揽乒乓球项目的所有金牌。
2016年4月25日联塑集团成为国家乒乓球队(张继科、马龙、刘诗雯)赞助商.
2016年12月15日,获得2016CCTV体坛风云人物年度最佳团队奖提名奖。
2017年6月,刘国梁不再担任国乒总教练。2018年2月25日,在伦敦举行的2018国际乒联团体世界杯团体决赛中,中国男队、女队双双夺冠。
㈡ 这就是街舞总决赛队长直拍在哪看
这就是街舞三总决赛队长直拍,目前没有队长直拍,但是优酷直播的话有一个所谓的队长视角,就是在队长那个位置看舞台的,如果要看某位队长的直拍,你可以微博搜索,一般有那些饭拍站姐拍了。
㈢ 直板与横板的优劣
因为我是直板,所以更看重直板一些。
直板首先从发球开始就比横板占优/出神入化
其次从接发球方面也是占优/计策多端
然后就是台内球的处理也占优/灵活多变(更能把手腕、手指的作用挖掘出来)
还有直板的正手更具杀伤力和稳定性,因为直板选手是每天都是练正手练得多,相比横板有近一半的时间是分散在练反手上面。众观世界级的正手如:马林,金泽珠,柳承敏,个个都是正手威力大,特别是侧身位置,因为是直板,侧身更放得开,更能搏杀,有中孤注一掷的感觉,所以威力显得更大些。
从发展的眼光看,直板还能开发出一些新的技术来,直板背面发球、直板横拉/打,都是很好的例子,直板一直在发展 ……
马琳是这么认为的:
现在有很多人都在讨论直拍打法的突破口,并且拿我和王皓做比较,我觉得,任何打直拍的运动员,不管是我还是王皓都有自己的特点。我俩虽然都是直拍,但是区别挺大的,各有优势,各有劣势。就拿横板来说,也许比直板在进攻上有优势,但是这个优势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雅典奥运会的男单决赛,是在两个直板选手之间进行的,但是到了48届世乒赛,我和王励勤争冠军,一个横板一个直板,总的说来,我感觉世界乒坛还是体现出一种直板和横板的对抗。尤其是从刘国梁开始,刘国梁之后我打出来了,再之后王皓出来了;韩国也一样,刘南奎之后有金择洙,金择洙后又有柳承敏,对于比赛的胜负,打法其实不是关键的,谁能更好地发挥水平,谁就能取得胜利。
和培养横板选手相比,对于各级队伍来说,培养一个直板选手可能要花费的东西就太多了,而且风险比较大。所以,能把直板打好的运动员,肯定是需要一些天赋的,而且要比打横板的运动员付出更多的努力,这才有可能打出来。作为孩子的家长和启蒙教练而言,一旦投入了,就希望看见产出,希望孩子能够速成,所以,更多的孩子选择了打横板,包括女孩子,而且是清一色的横板两面反胶,像生胶、削球这些非主流打法现在是越来越少了。其实,大家常说物以稀为贵,在一堆横板选手中如果偶尔打出几个直板反胶,又比较有特点的话,给人的感觉是眼前一亮,但是打起比赛来成绩肯定不如横板。这是一个最大的难题,教练不能规定练球的孩子上来就练习直板吧,万一练了几年出不来谁担负这个责任?讲得深一点,这是一个体制问题:重视成绩,就难免需要孩子速成,其实这对孩子的整体打法不一定好。回头看看投入和产出比,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还是打横板的成才率高一些,出来的人多一些。
作为一个突破性的技术,直板横打在中国生根、发芽已经有很多年了,很多人都试着练习,但都不同程度地遇到过难以逾越的困难。其实我有时候练习也会走入误区,那就是在正手和反手的使用率协调上。反手练得多了,正手自然就少了,这两者的总量是一定的。就像很多球迷反映的,我现在的球没以前的好看了,冲劲不够大了,因为我的正手用得少了,相对来说威胁可能也会下降。话说回来,对我来说,也不能全部用正手,如果为了正手全台拉,不要反手了,那我和韩国人没什么分别了,中国直拍的特点就体现不出来了,那不是我马林的打法。所以,我必须从正反手兼顾的角度来尽可能地突出自己的正手,这也是我今后发展的一条主要道路。
对于很多既会横打,又会推挡的人来说,如何在节奏上和攻防转换上协调这两者的关系是一个难点。我觉得,自己这两方面处理得还比较好,因为训练中比较注意吧,对于什么样的来球应该用推挡还是应该用横打,或是应该用正手,我有一个比较准确的判断。对于我自己的打法,我是这样看的:直板毕竟是直板,如果没有了推挡,一味用横打,那有点不实际,也不是我自己的特点所在。
听说国际乒联的器材委员会也在改革,酝酿用无机胶水取代有机胶水,我觉得对每个运动员都会有一些影响,不过对我影响不大。首先,我对有机胶水的依赖性不强;其次,我的打法不是以力量为主,我是以技巧和灵活变化为主,所以胶水改革,对以力量为主的运动员影响是最大的。
当然了其实只要更多的人参与到乒乓的快乐运动中来无论是直板还是横板那都好!
在此顺:
祝中国乒乓事业更加辉煌!
祝世奥得乒乓网更加热闹!
祝所有乒乓朋友更加快乐!
㈣ 乒乓球男单冠军是谁
王皓 Wang Hao
中国 ,吉林
出生日期:1983.12.01┆ 身高:1.76米┆ 体重:65公斤┆ 项目:乒乓球┆
王皓,中国乒乓球运动员。右手直握球拍,快攻结合弧圈打法。技术全面,打法稳中带凶,正手抢拉、抢攻意识强。2008年北京奥运会,他作为中国男子乒乓球队第一单打,成功夺得男子团体冠军。现世界排名第一。
个人简介
概述
王皓(1983.12.01-),吉林长春人,中国乒乓球运动员。现世界排名第一。
右手直握球拍,快攻结合弧圈打法。技术全面,打法稳中带凶,正手抢拉、抢攻意识强。2008年北京奥运会,他作为中国男子乒乓球队第一单打,成功夺得男子团体冠军(与马琳、王励勤)。这是王皓第一枚奥运金牌。
王皓(中)在北京奥运夺得男子团体金牌
技术特点
“直拍横打”技术由刘国梁首先使用并初具规模,王皓则是将这一技术继承并发扬的又一探路者,给中国传统直拍打法带来革新。
王皓的“直板横打”技术运用娴熟,反手拉球攻球犹如横拍选手,正反手技术均衡;他在反手位完全抛弃推挡,而以横打去进攻,其反手与横板选手相比毫不逊色。王皓的直拍横打技术有一个拧腕的动作,因此出球有一定的侧旋,使对手极不适应。王皓的打法与横拍选手相比更具杀伤力,更具威胁性。
王皓反手击球时使用直拍横打技术
王皓开创了直板反手没有推挡而仅有横打的先河,并成为此风格的第一位世界冠军。凭借其从小练就的横打“童子功”,较为成功地、全面地解决了直板反手位的问题,不仅能够进攻下旋,而且能够进攻上旋,不仅能够主动进攻,也具备了一定的防守(反带反撕反剃)能力,不仅近台能够上手,中远台在与欧洲选手的对抗中也不落下风。刚出道时有些过于倚重其反手特长,正手拉球的连续性受到一定影响,但近一两年中改善显著。处理台内球时以拧挑为主,以便衔接下一板的两面上手,且其正反手转换速度较快。发球以正手半高抛为主,逆旋转发球运用较多,背面发球作为辅助,但在奥运会前的封闭训练中对背面发球进行了重点强化,可能有意作为新技术使用。
王皓奥运成绩
2004 雅典 男单 银牌
2008 北京 男团 金牌
个人生涯
接触乒乓
王皓,1983年出生于吉林长春,1992年开始从事专业训练,师从薛瑞昆;1996年进入八一队,教练荆雨德;98年底入选国家二队,99年初升入国家一队。逐步成长为主力队员,04年作为主力队员参加雅典奥运会获得男单亚军。
从10岁的时候被长春体校破格录取开始,王皓开始了自己追寻世界冠军的脚步。当时的王皓是校内年龄最小的运动员。不过,一脸稚气的王皓却不服输。每次队内比赛,王皓总要挑战比他大的孩子,虽然胜少负多,但他屡败屡战,成绩在队里提高得最快。
1996年, 13岁的王皓在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中夺得第三名,不少俱乐部开出了相当优厚的待遇邀请他加盟。不过,王皓的父亲王忠全谢绝了所有邀请,将王皓送进了拥有王涛、刘国梁等强手如云的八一队。在八一队的两年,王皓在竞争中迅速成长,很快脱颖而出,凭借自己的实力进入国家队。2002年,王皓一举夺得埃及公开赛男单冠军,排名也跻身世界十强,与波尔、庄智渊并称为乒坛最具潜力的三大新星。
遭遇挫折
正当王皓决定大展身手的时候,雅典奥运会上,他却遭遇到了人生的重大转折。
2004年8月23日,第27届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决赛,对阵双方是中国的王皓与韩国的柳承敏。作为奥运会乒乓球分量最重的男单冠军,当时国人的目光都盯在了这个20岁出头的小伙子身上。以王皓的实力,许多国人都顺理成章地把这枚金牌提前归入中国队囊中,因为在奥运会比赛前,王皓和柳承敏数次交手,都是王皓以绝对优势取胜。
决赛开始后,王皓先以2:0领先,可是之后比赛的主动权却被柳承敏控制。柳承敏正手抢攻能力强的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而王皓太想拿下这枚金牌了,背上了想赢怕输的思想包袱,过分依赖反手,节奏完全被柳承敏掌控,最终以2:4败北,丢掉了这枚分量最重的乒乓金牌。
这次奥运会成了王皓乒坛生涯的巨大障碍,此后,他患上了“决赛恐惧症”。每次比赛,他都能凭借自己的实力打入决赛,可是一到决赛的时候,他又变得魂不守舍、神情恍惚。2005年全国十运会决赛他输给王励勤;2005年、2006年,王皓两次打入世界杯决赛,2005年他在大比分3:2,第6局8:4领先的大好形势下被德国选手波尔翻盘;2006年又被马琳以0:2实现大逆转。王皓赖以成名的反手直拍横打技术,在决赛中也仿佛失去了攻击力,对“敌人”没有杀伤力。
脱胎换骨
连续四次重大赛事获得亚军,有媒体称王皓为“千年老二”。几年的卧薪尝胆,让王皓终于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2006年11月,在多哈亚运会上,他战胜队友马琳,一举夺魁。紧接着,在11月举行的世界职业巡回赛总决赛中,他又一次摘得桂冠,2006年冬天成了王皓丰收的季节。
2007年世乒赛男单季军,男双亚军,世界杯男团、男单冠军,国际乒联巡回赛斯洛文尼亚站男单冠军,克罗地亚站男双冠军(与马琳),深圳站男单男双冠军,南京站男单亚军、男双冠军,日本站男单冠军,男双亚军,亚锦赛男团、男单冠军、男双亚军。
2008年北京奥运,王皓与队友马琳、王励勤勇夺乒乓球男子团体冠军。这是王皓首枚奥运金牌。
重要成绩描述
一些比较重要的成绩:
1999年世界俱乐部团体冠军,亚少赛团体冠军,男双、男单亚军;
2000年男子世界俱乐部团体亚军;
2001年九运会男团冠军;
2002年国际乒联巡回赛荷兰站男单冠军,男双第三名,埃及站男单冠军,男双第三名,荷兰站男单冠军;
2003年第47届世乒赛男双亚军,混双四强,国际乒联巡回赛克罗地亚站男单冠军,韩国站男双四强,中国站男单、男双亚军,丹麦、瑞典站男双冠军,总决赛男单冠军;亚锦赛男团、男单冠军,男双第三名;
2004年第47届世乒赛男团冠军,奥运会男单亚军,世界杯第三名,国际乒联巡回赛希腊站男单冠军、男双亚军,韩国站男双冠军、男单亚军,新加坡站男双四强,长春站男单亚军、男双冠军,无锡站男单亚军,总决赛男双亚军;
48届世乒赛男双冠军(和孔令辉),世界杯男单亚军,2005年亚洲杯男单冠军,亚锦赛男团冠军,卡塔尔公开赛男双冠军,中国公开赛(哈尔滨站)男双亚军,深圳站男单亚军;
2006年第48届不来梅世乒赛男团冠军,世界杯男单亚军,国际乒联巡回赛斯洛文尼亚站男单冠军,男双四强,克罗地亚站、卡塔尔站男单四强、男双冠军,科威特站男双四强,昆山站男单、男双四强,日本站男单亚军,男双冠军,多哈亚运会团体、男单冠军,亚洲杯男单冠军;
2007年世乒赛男单季军,男双亚军,世界杯男团、男单冠军,国际乒联巡回赛斯洛文尼亚站男单冠军,克罗地亚站男双冠军(与马琳),深圳站男单男双冠军,南京站男单亚军、男双冠军,日本站男单冠军,男双亚军,亚锦赛男团、男单冠军、男双亚军。
2008年奥运会男子团体金牌,世乒赛男团冠军。
㈤ 怎么练直拍横打
1.思想理论:首要的是要强化意识训练,力争积极主动、抢先进攻的意识。五六十年代与八九十年代比赛最大的区别,在于对优秀运动员的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然,从局部或某个阶段来讲,我们都要些新技术和新打法。20世纪70年代,许绍发的高抛发球、正胶拉小弧圈;郭跃华的推挤;80年代的快带、反带;现在的直拍横打等等。但它是局部的,不是主流、占主导地位的。 某些运动员来说,可以掌握和使用,但如果在意上不积极主;动,就不可能打到高水平。过去的比赛如第一、二板不行,第三、四板还可有转机。八九十年代就不行了,意识上不行就不可能生存。在单个球中被动不一定失分,如在总体上被动就会挨打失败,而主动就标志着胜利的希望。
欧洲符合现代潮流,如比利时的塞弗、法国的盖亭,台内外都能上手,处理得很好(手上感觉、处理功夫),对方只好招架,很被动。现在培养运动员首先要灌输这种积极主动的思想。我在国内看比赛时,首先看意识。乒乓球意识的很需要性在于有了它,才有可能把平时练的技术充分发挥、表现出来。表现在激烈的争斗中,能不能争取积极主动,能拉的拉、能抢攻的要抢攻,不能抢攻的也要争主动。如不去争不去抢,过渡一下就会输。要力争做到我打不了就控制你,也不让你起板,之后再千方百计抢攻。运动员的脑子里不可能想到很多战术,但要想到主动,不光是进攻型的,防守型 的也一样,快慢节奏、长短变化、转不转、逼角等变化。现在我们女子的意识就更差,还不如男子。认识问题要从小培养。如果在基础阶段不具备,调到国家队就很困难了。例如郭跃华,各方面都不错,最大的缺点是接发球,小学生水平,到国家队就是逼他练拉、挑,但那时匈牙利的动作大,速度也慢,他对付还可以,拿了冠军。现在欧洲选手台内小球好,只会搓不会拉、挑,想拿冠军就困难了。去年刘国梁访欧,和塞弗比赛中,第五局15∶11领先,一保守就输了。在90年代,意识问题要反复给运动员灌输。这也是我们几大“顽症”之一。如何树立意识?这有一个认识,也有一个实践过程。要多讲,要看录像进行比较。你让人家上手同你自己上手哪个滋味好呢?把道理和认识讲清,否则技术落后就没有什么使用价值了。
这个问题要解决,要实现积极主动,靠提步法。要有非常灵活的步法,光有意识没有 步法怎么上手?所以,步法是实现积极主动意识强有力的武器和最有效的手段。过去我们打球时,欧洲在俳徊,日本是低潮,我们好打,还体现不出步法的重要性。现在就难打了。1971年名古屋就暴露出来,我们的步法与韩国、日本及欧洲相比就较差。步法训练是极其重要的,是必不可少的内容,站着打球的时代已经过去。步法问题如何加强与扩高呢?就是安排训练内容中都应含有步法要求,一改过去重视手法、忽视步法的倾向。实际上,步法不好、不合位,动作就不行,就会变形。一定要在每一次练习内容中把步法要求考虑进去。
2.步法训练:有些运动员不知步法怎能跑,不知道基村步法的名称和要领。实际上,步法大体上是同几个部分组成的。首先是判断对方来球,然后起动、重心交换、跑动、还原。什么时候用并、跨、交叉步?有的队员两脚站得那么平,人又直,怎么动?这次全国比赛横拍越来越多,基本上都是左来左条,右来右打,侧身很少,即使打了威胁也不大。什么叫步法他们不懂。出现直拍横打后,有些影响侧身,这个问题要解决好,才有可能实现积极主动。
对步法训练要特别严格要求。因为步法训练很苦,运动员不愿意练,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我们要求2/3台,就是2/3台,练20分钟就一分钟也不能少,而且要强调命中率。还有一条,必须有胆量和勇气,在关键时候该攻就攻,该抢就抢,该拉就拉。
3.技战术术训练:正确处理好特考主训练和技术全面的关系。这个问题看上去矛盾,但又统一。我们既要抓特长,又要抓全面训练。首先抓特长。教练员要重视发现运动员的特长,这就是绝招。没有绍招(重磅炮弹),就不可能成为世界冠军。用高标准衡量,现在不少运动员技术比较一般化,球的质量不高。乒乓球代表质量的要素是:力量重、速度快、旋转强、落点刁。特长突出就包括掌握高质量技术。过去,容国团的转不转,徐寅生的正手奔球,许绍发的高抛发球,梁戈亮、蔡振华的倒倒板技术,等等。现在刘国梁的发球、反手的快拉、弹等,还是有点新意;因思想和技术上还缺一点,故还没有达到高水平,好好抓一抓可能冒出来。削球中的黄亮、陆元盛、陈新华在积极主支、攻守结合上都有很大发展。朝鲜的李根相也不差,能攻善守。我们最近抓丁松有些特点和进步,但和高水平运动员相比还有差距。教练员应心中有数,你的运动员靠什么去得分?
训练中要有区别对待,大部分时间练特长,部分时间弥补缺点,多安排个人计划,做到不光有特长,而且技术比较全面,这样才能成为全能型 运动员。发球好而接发球差;只会打上旋不会打下旋;只会发短球不会发长球;只会发斜线不敢发直线;出台的能抢,台内的不会抢;只能抢下旋,不会抢上旋、抢长球等等都是不全面的表现。技术不全面也不可能成为优秀运动员。作为运动员,要靠平时努力,要花一些代价去练,教练员平常多加引导和启发。
我们直拍打法的技术也必须全面。目前的状况是,在近台还能对付,一到中远台就不行了,正胶特别困难,反胶好一点。关于直拍快攻,应强调两条腿走路。正胶难度大,但真正练出来,威胁就大了。要根据运动员的特点,不一定要采取强制的办法,提倡百花刘放。直拍毕竟是传统打法,欧洲还是怕。在60年代,打下旋球是以低球突击为主结合拉,效果较好。近几年,对下旋球只拉不打,突击太少。实际上,欧洲适应弧圈而怕我们的突击、快点。因此,对下旋还是要加强突击,不能只拉不打,这也是训练要求,要“低拉高打”“转不转打”。
训练有难度,要克服畏难情绪,效果就好,也包括国家队的训练,打球本来就有冒险。激烈竞争,敢打敢拼,也体现在高难度的运动技术上。有冒险才会有保险。只有在特长突出、技术全面这些条件的基础上,战术变化才可能多样。
4.心理素质训练:要特别重视心理素质训练。体育是和平时期的战争,竞争激烈,体现奥运会的更快、更高、更强。体育的性质决定了要体现顽强拼搏精神、过硬的心理素质。作为国球,直到现在大家仍很关心,要求很高,拿第二也不满意。90年代的发展;列入奥运会项目’3伯职业化、竞争激烈、水平接近,这是项目所决定的。我们不光抓技术,还要抓精神素质。要有天不怕地不怕的气概,不服;不怕、不认输,培养敢打敢拼精神。这是90年代运动员必备的素质。邓亚萍,个和一米五,谁也不能断言奥运会拿两块金牌。因为她掌握了比较高的技术水平,又克服了身体形态等不利条件,更主要的上她有一股劲,有敢打敢拼的精神。过去,郭跃华、蔡振华、曹燕华等,在意志、作风等方面都不错。实践证明,气质好的运动员在比赛中可淋漓尽致地发挥技术,甚至超水平。反之,只能打出六七分水平。平时要抓,进行教育和磨擦。运动训练过程,实际上是和各困难做斗争的过程。当运动员,大量遇到的是苦、累、伤病,还有输球的打击,甚至不止一两次。作为一名优秀运动员是靠意志、忍耐力、顽强精神来支持的。轻轻松松、舒舒服服不可能拿世界冠军。谁过得了苦、累和伤病关,谁就有可能夺冠军,即所谓“超人”的努力。这是一般 人做不到的。意志作风的培养,关键是教练员,敢严,敢得罪人,不允许有“运动员培养教练员”的现象。凡是涉及意志、毅力的问号,就是要住不放,不要婆婆心。我倒主张 有点大松博文精神,严师出高徒嘛(但我们反对打骂体罚)。作为教练员既要站在运动员的立场考虑问题,更重要的是要站在对立面上考虑问题,制造些困难,折腾、磨练运动员,这样到比赛时才过得去。平时没有这些,碰上世锦赛、奥运会怎么办?第36届前一次热身赛,施之皓发烧38摄氏度,勉勉强强打下来还得检讨。后来在世乒赛上和法国队打时,又发烧38.4摄氏度,仍拿下两分。如果是个好教练员,就要善于动脑筋制造困难环境,特别是对优秀运动员,因为他们任务重,所以要求也要高,辰问题绝对不心软、不迁就。当然,也要注意方式方法。
5.关于身体训练问题。从总体上讲,我们先天素质比欧洲差,现在讲的是后天训练。无论从地方队到国家队,对身体训练重视都不够,办法也不多。有些运动员本来是很好的材料,但由于身体素质不行,伤病多而提前退役。所以说,只有好的身体素质,才能上强度,承受大运动量。素质好坏对优秀运动员太重要了(身体素质越好,越不容易受伤)。我在第26届时肩不行,抬不起来,打了针上场。我练了卧推后确实不一样,力量加强了,肩基本上没受过伤。准备第40届时,江喜良、陈龙灿和滕义三人中两个有伤,量一大就不行,没法练,决赛0∶5输瑞队。第39届也是亮三个人,我们是5∶0胜的。中瑞两队同样是这三名队员,事隔两年,结果截然不同,完全是由于训练水平下降而赞成的。
身体训练要注意:
1,乒乓球的身体训练有一些基本方法和手段,围绕力量、速度、灵敏而进行。训练要有利于提高素质,以项目容易掌握、不易受伤为原则。
2,身体训练比较枯燥,为了更大限度地调动积极性,要适当和兴趣相结合。比如,每周安排适当的球类活动等。
3,适当搞些竞赛性训练内容。
4,一种方式 采用多种形式。例如,周样是跑步,有越野跑、变速跑、游戏跑等。总之,不让运动员感到枯燥和反感。
5,采取积极性调整,如郊游、爬山等。
身体训练要重视质量和要求,不能应付或偷工减料。比如,足球运动员3000米连12分都跑不下来怎么踢球?应提要求,并定期检测和定量分析。
注意身体训练中的区别对待。根据队员情况,对有些项目增加或减少,要在统一安排下区别对待。
6.破除旧观念:从最近几年全国比赛看,总体上存在几个难题:一是绝大多数运动员没有积极主动意识。二是步法移动慢。三是攻球力量小,没有杀伤力。60年代的“动作小、站位近、出手快”这几句话是对的,它是和日本的打法相比较而言。但现在到了90年休代,乒乓球在发展,完全按这几话来训练就会把我们束缚和限制住,不能片面、机械地去理解它。现在我们的动作是越打越小,站位越来越近,力量越来越轻。我们应该看到,有大才有小,有远才有近,有慢才有快。你要发力,就必须位置合适。因此我建议:咱们的正手攻球能不能从中远台开始练?你没有步法,力量就打不出来。这是其一。其二,打回合与发力相结合,要在一定时间练回合,一定时间练发力,力争把对方打死。在多球训练上,先下旋后上旋,动作必定加大。前后步法移动,光往前还得往后,该慢的就慢,该大的就大。其三,要让运动员明确动作要领。还有第四点,没有充分认识落点的重要性。现在大部分的球都打在国中间半台,打在边、角上的很少,平时训练忽视了这个问题。落点好,也是乒乓球技术质量高的标志。像郭跃华的落点就打得好。冯哲是全面有余,特长不够,和金择洙一比就看出来了。高水平的球只要差1厘米就会影响到主动与被动。落点和其他要素组成了乒乓球相互的辩证关系。所以,对运动员要提出具体的落点要求。
我讲的东西大家都懂,全是内行,关键是去做!
平时比赛的安排要有所改进。训练是基础,比赛是检验。从理论上讲,比赛不能代替训练。但现在训练的趋势是全年的训练比例在下降,比赛次数在上升。现在有“以赛带练”的说法,从发展趋势可以这么说。我们平时训练中的比赛比例要加大,每次比赛强度也要加大,可每周或每个月搞一次大比赛,连续打三天,中午不休息,这样来适应形势,也可使运动员能多打比赛,得到锻炼。
再讲讲恢复的问题。乒乓球运动训练恢复讲得比较少,体能类项目谈得较多。在科学训练中应该考虑恢复。有的认为,运动恢复比运动负荷还重要,恢复好了才能进行大强度训练。乒乓球运动员训练、比下来,除体力外主要是精神的恢复。要考虑在良种好的精神状态下参加比赛。恢复包括按摩、桑拿浴、理疗、营养药物、积极性休息等
㈥ 中国乒乓球历史中最强的直拍男选手是谁
1,中国乒乓球历史中最强的直拍男选手是马琳。马琳一直被认为是世界上直板打得最好的选手。
马琳是直板反胶打法,手感好,步法快,算计周密。其前三板技术当今乒坛无人能出其右,发球变化多,迷惑性强,往往能够创造抢攻机会;台内挑打既能挑直线,又能挑斜线,尤其是侧身一板暴挑质量很高;正手快带技术纯熟。马琳标志性的侧身暴冲是其最主要的得分手段。马琳的反手以推挡结合直板横打为特点,在与对手反手周旋时配合一板侧切能够有效的打乱对方的节奏,并随时侧身用正手暴冲解决战斗。
㈦ 中国乒乓球第一位大满贯得主是
中国第一位乒乓球界的大满贯,就是奥运会、世乒赛、世界杯冠军三项世界顶级赛事“大满贯”得主是刘国梁,同时也是中国乒乓球界的优秀的教练。获得的冠军无数,
刘国梁从6岁开始学打乒乓球,1989年入选国青队,1991年入选国家队。运动员时代的刘国梁多次获得男子单打世界冠军,并与队友合作获得过男子双打世界冠军、1992年亚洲杯和亚锦赛男子团体、混双的冠军。
1996年奥运会获得男子组双打冠军, 并且也是当年的世界杯男子单打冠军。现在的他担任着中国乒乓球协会副大大职位。
(7)直拍决赛扩展阅读:
1904年,上海一家文具店的老板王道午从日本买回10套乒乓球器材,从此乒乓球运动传入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重视和关怀下,我国乒乓球运动获得了新生。
1952年10月,由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主办的全国乒乓球锦标赛在北京大学举行,国际乒联大大蒙塔古出席了开幕式,揭开了新中国乒乓球运动发展史上新的一页。与此同时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乒乓球部加入了国际乒联。中国乒乓球队自1952年成立起,经历了一个从失败到胜利,由弱小到强大的发展过程。
1953年春,中国乒乓球队首次参加了在布加勒斯特举行的第20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比赛中,虽打败了奥地利、瑞典、西德等队,但却分别败于英国、匈牙利等强队。在团体比赛中,我国男队被评为第一级第十名,女队被评为第二级第三名。
1954年夏,中国乒乓球队去匈牙利参加了第12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获得男单第二名和第四名,女单第三名,男双第三名,总分仅次于匈牙利而占第二位。
中国乒乓球队于1955年又参加了在华沙举行的第二届国际青年友谊运动会的乒乓球比赛,我国选手初露锋芒,分别战胜了日本、罗马尼亚、法国的优秀选手,获得了男单第二名和第三名,女单第三名和混双第二名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兵乓球协会官方网站-中国乒乓球队发展史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刘国梁
㈧ 许昕,王皓,这四大直板的正手谁最强
中国直板新人:
第一位是来自上海曹燕华学校年仅19岁的赵子豪。2年前的全国锦标赛半决赛,当时代表上海队出战年仅17岁的赵子豪3比0横扫山东队的张继科爆出一大冷门,并帮助上海队3比0完胜山东队,为上海队最终获得全运会团体冠军立下汗马功劳。赵子豪是两面反胶弧旋球结合快攻打法,2013年12月进入国家队,勾手发球和直板横打很像王皓,近年来通过乒超联赛的历练成熟了很多,很有希望成为下一个王皓。
第二位是代表湖北参赛来自内蒙的小将薛飞,2010年薛飞拿到全国青少年单打冠军并进入国家集训队。2014年世青赛男子单打半决赛薛飞负于日本的村松雄斗未能进入决赛,但获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并且和来自浙江的小将吕翔搭档获得男双冠军。2015年世青赛男单比赛,薛飞不负众望打进决赛,但负于同样来自中国的小将刘丁硕获得亚军。薛飞被誉为逗中国新一代直板地,打法酷似王皓,出色的身体条件是薛飞成为下一个王皓的重要砝码。
第三位是1996年出生的福建小将郑培峰,作为2011年的世青赛团体和男双的双料冠军,郑培峰一直是国家队的重点培养对象。在2015年的全国锦标赛中,郑培峰和刘丁硕搭档一路过关斩将杀入决赛,最终2比4不敌马龙许昕获得亚军。从小视马琳为偶像的郑培峰打法细腻中不失凶狠,尤其是发球抢攻善于对落点进行控制更是像极了马琳,从2013年开始就一直被视为中国直板的希望。
第四位是1994年出生来自河北唐山的范胜鹏,身太条件并不是很出色的范胜鹏直板横打使用熟练,发球好,正手连续进攻凶狠,颇有马琳拼命三郎的风范。早在2012年范胜鹏就和樊振东,徐晨皓,林高远一起获得了当年的世青赛团体冠军。在2015年的乒超联赛中,代表霸州海润俱乐部出战的范胜鹏和江苏中超队的奥恰洛夫进行了一场精彩对决,满场飞奔的范胜鹏频频利用正手暴冲得分,相持对抗丝毫不落下风,为球迷奉上精彩比赛的同时以3比2的大比分战胜奥恰洛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