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元芳央视体育台播的NBA圣诞大战宣传片中拍球的五位球员分别叫什么名字呀顺便说下球衣号码和效力的球队

最左边 湖人队的霍华德12号,左数第二尼克斯的安东尼7号中间篮网的乔 约翰逊7号左数第四雷霆的威斯布鲁克0号最右边热火的韦德3号

② 全部的球员名字是什么

全部的球员名字是兹拉坦·伊布拉希莫维奇。

③ 央视五套几个主持人、解说员各支持什么球队啊

总的来说都喜欢火箭,但其次就有些不同.
孙正平基本没有喜好,有的话也是老的公牛队;
杨健喜欢湖人,总是为湖人的输球找不合理的借口;
张卫平喜欢热火,从去年总决赛对韦德的赞美就能看得出;
杨溢喜欢哪支球队是个迷;对谁都是有夸有批;
苏群喜欢活塞,对活塞的每名球员每次进攻都有相当的预判;
徐济成喜欢马刺,喜欢那种风格和节奏;
于嘉喜欢太阳,每次解说太阳都有自信和激情.
甄诚喜欢小牛,因为外行都爱看热闹.

④ 央视有哪几个篮球评论员谁的 解说最 好

中央台专职的篮球解说员就两个,一个是于嘉,另一个是孙正平。先说孙正平,如果时光回到十年前,在宋世雄的映衬下,我们会觉得他还凑和!但,到了今天他还赖在屏幕上,我只能说他是垃圾了!孙对篮球不能说是一窍不通,但他坐在解说位上只能说是在“看热闹”!只要从他不停得发出“哎呦”声中,我们就可以清楚得看到这点。孙在解说中说的最多的一句短语就是:“这个球很关键!”,一场球他能发出几十次这样的惊叹,但我想一场比赛真正的关键球远不会达到他所说的数量吧!孙的解说风格并不象自己介绍的那么“既保持稳重,又不失保守”,而是对篮球知识的极度匮乏!他在解说中根本说不出进攻队采用的是什么战术,也说不出防守队采用的是什么防守阵型;他的解说象什么呢?象一个政府官员在做报告,是一个不懂行但又能滔滔不绝的领导!他的解说大部分都是空话,虽然一直都在说,但根本没说到点上,大部分说的都是:“**队进攻还需加强!”;“现在到了考验两支队意志品质的时候了!”;“**队员还是放不开啊,心态还是存在一定问题!”;“这个球员敢打,只要敢打就有机会”。诸如此类,不但词汇贫乏,而且不是从篮球专业技术的角度来进行评述!听他讲完整场比赛,你除了感觉一只苍蝇在嗡嗡乱叫外,没有任何收获与对比赛的理解与帮助!他有时也解说其它比赛,经常露马脚,如前一段解说羽毛球公开赛,在解说中居然说出“边线裁判与底线裁判发生分歧,最后要靠主裁来决定”这类连羽毛球基本规则都不懂的评述,实在另人汗颜! &.<1x %
|*DAl9LHm
于嘉较为年轻,说的当然比孙好。他比孙强的地方,我想主要是对球员球队的情况非常了解,能说出不少场外花絮来!而且他解说的反映快,比较顺畅,也能较好读懂比赛进程,总体感觉尚可!但不得不说,于嘉对篮球的整体战术及技术概念还是较为生疏,听他解说世锦赛,只能听到他在旁述,听不到他对球队战略战术的评论以及球员个人发挥的点评,需要靠宫鲁鸣或宋涛来协助评论。总之一句话,对球队球员情况了解的好,对篮球技战术不内行!说句题外话,于嘉很象现在中国那些被NBA文化熏陶透了的少年,尽管全身穿着标准的街头篮球装备,打着花哨的“嘻哈”篮球,但真正的篮球技术还是只停留在业余层面上,实质远没达到专业水准!也可以说,他们只是在乎那些篮球外表的东西,对篮球实质的东西并不在意! (Q0}Jjb5
]BvcE_
以上是对央视两位评论员的点评,至于徐济成、苏群之流,虽然名气大,但还不过是记者罢了,坐在电视前基本是在吹牛! ^Or;[ /
最后闲话两句,本人觉得真正说的好的篮球评论员,普通话应该算是刘勇,粤语是ESPN的Peter,这两位不但篮球知识丰富,而且在现场解说中对技战术分析细致深入,专业客观,确实难得的优秀体育评论员!当然,央视的张卫平教练也不错,但因为只是协助评论,不能算是真正的评论员。

⑤ 请问央视的足球解说员,谁的水平最高

在现在的解说员中,黄健翔、段暄还不错。不过健翔不在了,可惜啊.记得在96年欧洲杯上健翔的撕声大吼,基本可以看成是央视主持的分水岭。(以前的解说员就象念课文一样,听的观众打瞌睡。)段暄给我的感觉就是在学黄健翔,没什么新意。出了大吼,大叫,兴奋我还真没有发现什么特别的。我觉得段暄还是要多多锻炼.丰富专业知识,毕竟领导赏识也敌不过广大的网友的眼睛。另一个小字辈贺炜完全是运气好,如果黄健翔没有被挤走,贺炜根本没有机会。(记得有几次贺炜主持《天下足球》,那种令人窒息的感觉真的叫人无法形容。。。)
除此之外,我个人认为,众多的央视评论员里面,最猪头的当属刘建宏。想当年韩乔生大叔用了十年的时间才让观众相信他是个“笨蛋”(没有贬义),如今的刘建宏青出于蓝,搞笑卖傻的程度一点也不弱于他的前辈,确实令人不得不佩服啊!如果还有人不相信?请看镜头回放:
镜头1:最没脸的一句“观众朋友们,大家看到的是中央电视台给大家带来的世界杯。”让我整整恶心了半天,中国队没参加比赛就已经够心烦了。现在还整这句话!全世界转播世界杯的电视台海了去了,世界杯难道央视赞助的?莫名奇妙!
镜头2:去年的世界杯,刘大嘴一句“克洛斯有一对双胞胎儿子,今天的进球,一个留给自己,一个给儿子。”硬是让所有的观众都没回过味来~~~合着克罗泽进俩球和他有两个儿子有关系啊?就算有关系也应该是俩儿子分啊!咋变成了。。。。佩服!
我知道刘大嘴当年踢球也是把好手,要不然怎么能混进人民大学的足球校队呢?(据说还是队长)可是您家球踢的好,也不能胡说八道啊?韩大嘴不会踢球瞎讲几句那也算了,你刘大嘴也跟着搀合,那就太没意思了。难道诺大的央视就没人才了吗?想当年刘大嘴也是凭着自己的本事一步一步的爬到了央视“名牌”这个位置,说他没本事那也没道理,可是不知为何?刘大嘴就是不得民心,每当他解说的时候总是一大群的批评音,有人觉得他很八卦的,总喜欢胡乱的猜测!或许去做娱乐新闻主持更适合他。(如果就我一个觉得不爽那也就算了,可是看着越来越多的人起来,大嘴是不是应该审核审核自己了呢?)
除了这些央视的“大牌”,其他一些特邀的嘉宾也非常不错!比如说张路张大嘴,为什么说他是大嘴呢?为他的嘴确实厉害!他是专业的足球运动员,解说时理论一堆一堆的,说的人晕头转向,不过确实有道理,而且很关键的是,他的废话少能吸引人。当年和黄健翔搭档解说意甲还真的征服了很多的观众,可以说这就是他实力的象征。相比之下,另外一位老资格的解说员孙正平就差远了,相比于张路解说的高技术含量。孙正平就只能是普通化级别了,孙主任现在是央视的领导,从以前到现在也一直都是各种体育赛事通吃。基本上足篮排都可以听到他老人家的声音,解说相当有“面积”。不过孙指导的博览也是建立在无聊的基础之上,反正他给我个人的感觉就是对比赛的基础知识很清楚,比赛球队的历史,参赛队员的身高、籍贯、年龄,了如指掌。但是也正是如此,孙正平也是最喜欢报资料的人,通常一场比赛下来,孙指导会把球员的身高、籍贯和年龄全部报上三遍以上,着实无聊透顶。(据说黄健翔离开电视台,孙正平的功劳不小,希望这些八卦消息不是真的)
在特邀嘉宾里面,除了张路,陶伟和徐阳的水平也不错。他们踢过职业联赛,足球理论也有。不过就是嘴皮子不够利索,进步的空间仍然非常的大。
说老实话,作为中国最大的电视台,最大的体育制作中心,央视体育真的很失败。中国堂堂13亿人难道就真的人才枯竭了吗?解说无力,毫无特点,错漏百出。我实在不理解央视弄到现在还有什么特点?还有什么可骄傲的?为什么央视就从来没有悲哀的感觉?除了张路,陶伟,徐阳这些特邀的嘉宾,其他人给人的感觉就是勾心斗角,各个都想着生职升官。得罪了某某,那么某某也别想混了。这难道还是电视台吗?简直无语了。。。。

⑥ 有谁给介绍一下央视体育嘉宾徐阳球员时代是什么水平

徐阳,男,前国脚,曾随米卢征战2000年亚洲杯,获第四名。球员时代,曾效力八一、北京国安以及山东鲁能,司职中场。徐阳属于中场队员,技术细腻,脚法出众,场上大局观比较强,身体对抗稍微差一点,在那个年代,徐阳算的上非常出色的球员了。
徐阳职业生涯的变故与中国足球转会体制有很大的关联。2001年初他以国脚身份从北京国安挂牌希望转会到重庆力帆,但是被山东鲁能中途“截牌”,最终以350万元的高价完成转会。不过加盟山东后徐阳却连续两年无法进入主力阵容,2003年再次转会希望回到自己的母队八一队,但是八一成功摘牌后却最终支付不起山东鲁能索要的转会费,导致徐阳整年无球可踢。赛季结束后八一降级、解散,徐阳的本来可以选择回归山东,但是最终选择了退役,当时徐阳尚不满30岁。  

⑦ 央视足球队的成员有哪些

央视明星足球队名单:

1号—邱孟煌 央视《共同关注》主持人(阿丘专)

2号—郎永淳属 央视《新闻30分》主持人

13号—徐 阳 央视体育评论员

7号—高 峰国足球星

22号—董 浩央视著名少儿节目主持人

14号—陈 铎央视著名主持人《话说长江》

6号—陶 伟 央视体育评论员

15号—霍小雷央视少儿频道主持人《世名毛毛虫》

17号—邹振先亚洲三级跳冠军

8号—路一鸣央视著名主持人

16号—张腾岳央视《走近科学》著名主持人

18号—席 韦 央视/《新闻24小时》策划人

23号—朱 轶央视著名主持人

19号—齐含笑央视新闻著名制片人《实话实说》等

9号—胡家恒央视《东方时空》编导

4号—张 晗央视《东方时空》编导

10号—谷 峰著名歌星

5号—段 暄央视著名主持人

3号—韩 剑著名歌星(雪村)

11号—韩乔生央视著名体育评论员

20号—秦 涛央视《焦点访谈》编导

24号—高 研央视新闻中心编导

21号—姚德伟央视新闻评论部编导

12号—张 松央视新闻评论部编导

⑧ 央视五的足球主持人、评论员们分别是哪只球队的球迷

6月2日 11:42 足球评论员究竟在现场起到了什么作用?这一点不明确,你就无法识别真正的足评大腕。

有人认为足球评论员的声音跟窗前的鸟叫是一样的,有了能够增加情趣,没有会让你有些寂寞失落,但真正叫些什么却未必要去了解--一句话,是背景音乐。

背景音乐也有优劣之分,能否渲染气氛很重要。中国人不习惯放开嗓子,喜欢把声音压得低低的装深沉,所以出不了巴西的那种评论员,就是我们平时听到那种进球的时候大叫“Goooo.............oooooooooooooal"的评论员。

用戏剧理论来说,中国的播音员都是太阳型的,不是酒神型的,他们无法在演播室里进入球迷甚至球员的角色---巴西一个很著名的足球评论员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认为他一生只做了一点,就是在演播室里成为本队的第十二人。他无法习惯坐着转播,只能站着大叫。很多体育场为他保留着专用房间。

总而言之,鸟叫型的播音大腕中国现在没有。中国人历来很羞涩,只能在许多诗歌里表达羡慕鸟的自由飞行和鸣叫,更多的时候,中国人喜欢在镜头之外大声叫:XX。

有人认为足球评论员的重要功能是提供现场的很多素材,资料的选择和陈述本身是有意味的,我同意。比如听唐蒙的球评,其它不说,至少可以丰富知识开阔眼界。唐蒙很少抛出什么观点,但在听他引经据典的同时,你能很自然地形成对足球的品味。品味不来自于观点,而来自于基础知识,从这点意义上来说,唐蒙是很多中国球迷非常好的启蒙老师。

我一般实在听不到什么好的评论的时候,就转过去听唐蒙。

另一种评论员是客座评论员,他本身的卖点也许要比他评了些什么更重要。我觉得上视推出谢晖是很精彩的,虽然谢晖说的很多东西放在楼一晨嘴里会让小楼立刻下岗,但是这对吸引眼球注意根本不影响。谢晖身上集聚了很多商业性客座评论员的要素,球员经历,形象,口齿,都过得去。难能可贵的是,小谢的确很懂球经,讲的很多世界杯故事楼一晨要想半天才能记起来。

最后一种看家的功能还是要回到评论,孔子鼓励人述而不作,是委婉地批评大家在没有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前,最好不要乱放屁,因为放了也是白放。黄健祥是有资格做评论的,因为最好的评论不是让人觉得有理,而是要让人觉得感动。黄真的懂不懂球我不知道,但听他做现场评论的时候,让人觉得至少很有文采,在每年以上亿句的速度产生的足球现场评论中,如果真的有几句可以成为名言流传下来,我想黄可以占不少。

电视流行以后,那种死命转述细节的电台作风在慢慢消失。宋世雄是在一片骂声中被PASS的,可是我仍然要尊称他为电台时代的最后一位足评大师,因为在他的时代中,把嘴皮子磨快是听众们的基本要求。

⑨ 现在央视做足球节目解说员的球员有哪些

徐阳 陶伟 张路

⑩ 中国最新球员名单是那些

1月21日亚洲杯预选赛对阵越南的出场阵容(4-4-2):12-宋振瑜/61-矫哲、24-吴昊、2-杜威、15-曹阳/9-蒿俊闵(64'21-沈龙元)、16-周海滨、6-黄博文、19-姜宁/7-杜震宇(46'11-曲波)、17-郜林

最新一期国足名单:
山东鲁能:吴昊(后卫)、苑维伟(后卫)、周海滨(中场)、崔鹏(中场)
上海申花:杜威(后卫)、沈龙元(中场)、郜林(前锋)
北京国安:黄博文(中场)、杜文辉(前锋)、杨智(门将)
天津泰达:王霄(后卫)、蒿俊闵(中场)、曹阳(后卫)
长春亚泰:宗磊(门将)、张笑飞(后卫)、王栋(中场)、杜震宇(前锋)
青岛中能:刘健(中场)、姜宁(前锋)、曲波(前锋)
长沙金德:宋振瑜(门将)
深圳:惠家康(中场)
成都谢菲联:石俊(前锋)
陕西中新:万厚良(后卫)
维也纳:孙祥(后卫)
大连:张耀坤(后卫)、冯潇霆(后卫/伤)

中国队6比1大胜越南队,可喜可贺,郜林也实现个人国际A级比赛帽子戏法,可歌可泣,赢球总比输球好,谁也不希望中国队永远输下去,我本来想表扬来着,不料发现冲上来开展表扬和自我表扬的人比我想像的还要多,大厅挤都挤不进去,差点把鞋踩掉,所以不好意思,我就只好假装批评一下了:

一、胜的是越南队,那队实力还不如河南队,更不如荷兰队,所以千万不要说中国队“触底反弹”了,球迷这么说是赤子之心,足协这么说是痴子之心,何况,现场那些高举着标语的球迷疑似是被安排来搞和谐的,每人都可以奖一个带大虾的盒饭。中国股市楼市这些经济的底部都没见着,我不相信中国足球率先就见着底部了,见着底裤还差不多。要不是靠着平均身高高出对方至少十公分、平均体重超过对方至少二十斤的优势,你靠什么取胜?

二、按惯例,这时肯定有爱国者捣蛋谴责我阴暗,说既然我们有身体优势就应该利用,这就是中国队的特点……那我会帮这些老师回忆一下1年零3个月前的事情,中国队还以7比0大胜缅甸队,取得世界杯预选赛小组赛首场大捷,可这些身体后来对澳大利亚、卡塔尔、伊拉克时全部没用,连韩鹏这样在队内首屈一指的身体都被撞休克了,所以,不要以为中国队靠身体就很光荣,因为中国队不可以一直靠身体,你在越南队面前像鳄鱼,在澳大利亚面前像壁虎。

三、国足大胜越南队其实很诡异,我就只好说越南人心态不正,也许越南人刚刚获得老虎杯,刚刚战胜黎巴嫩,刚刚看到中国队被叙利亚办掉,这场比赛居然没安排专人盯防郜林,四个后卫有一个常常助攻上去,我们常常看到的镜头是:三个小个子越南后卫去防两个大块头中国前锋,郜林身边两米之内没有专人盯防。给号称懂球其实懂个球的老师们普及一下,在足球专业中这是很搞的,三防二,而且不盯人,基本就会出事了。所以也不要再说越南队老虎不出洞了,它是老鼠还出洞,根本没有密集防守,特别是扳成1比1平后想和中国队打对攻,所以就老鼠操猫逼,过把瘾就死了。

四、场面上看中国队水银泄地,但传说中很精妙的配合靠绝对速度和身体撞出来的,第一球越南人根本挤不开巨人郜林,第二球越南人追不过郜林,第三球角球高高地传到后点,小个子越南人无法跟进就被大个子杜威从空起脚破门,第四球越南人没靠住姜宁,让他有机会扯开一片空地远射,第五球不错,我喜欢曲波和蒿俊闵的配合,这也是本场比赛最有技术含量的一个进球,第“六”球郜林靠身体从中场强突,样子很像卡卡,突进禁区内打远角可惜被曲波多伸一脚被判越位,真正的第六球,周海滨靠硬拼在中场就地反抢成功并传到禁区,郜林因越南队已无体力回防,在无人盯防的情形下一脚中的……我想我已经说得够清楚的了,这样大破东南亚弱队的情景几十年来我们已看得够多,但我看到祖国的足球新闻工作者们还在帮忙吹嘘“中国队终于回归技术风格”,他们以为说得很精辟,其实很屁精。

五、有两个细节,一是杜震宇伸出食指封嘴还对队友说你给我闭嘴(据口型判断),另一个是郜林进球后向看台上伸出食指封住嘴巴(他没说出声来不过我们都知道这是什么意思)——我觉得这两个细节都很不好,虽然过去我们的队员是伸出中指,现在成功进化到食指,但还是不好,因为这一是反映出队员和队员不和谐,一是反映出队员和社会不和谐,特别是郜林,不就是对越南上演帽子戏法吗,你对荷兰上演帽子戏法跟我们看看。

六、赛后殷铁生同志说,这场比赛我们胜在解放了思想,正常发挥了水平,以后要是坚持这种打法就会大有前途。我觉得这说法很搞,原来,中国队过去的输球是因为没解放思想,您到底是足球界的还是思想界的?至于“正常发挥了水平”,我知道了,原来,你们过去输球只是因为没正常发挥水平,时灵时不灵是不是,你还六脉神剑了。还有就是,千万不要以为以后坚持了这种打法中国队就大有前途,因为这种打法很不靠谱,因为你碰着日韩伊沙澳时,你想这么打,别人不让你这么打,那你去坚持什么。殷同志还说,这44天来痛苦多快乐少,社会压力又那么大……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殷同志确实是度日如年,连44天都统计得比国家统计局还精准,要是让里皮统计一下他在意大利国家队的日子,他肯定不行,全世界足坛就数中国教练统计在位时间最准确了,真痛苦。至于“社会压力那么大”,我倒觉得国足又不用排队买火车票,吃的住的都是星级,这压力可以让民工们去尝尝。

七、忽然发现开场前领队蔚少辉站在中圈和队员们一起大说特说着什么,这个领队最近很搞,他出镜和出台的频率超过了主教练,还说着说着就掉眼泪,基本确定这不是足球系毕业的,是表演系毕业的,他已经搞垮了三届国家队了,建议他换个地方比如中体产业去跟他的偶像谢董拎包,还是那个春联:谢天谢地谢亚龙,喂牛喂马喂少辉。另,蔚领队要是不满意我上篇给的雷人春联,千万不要再去找记者给我带话,也不要说我人身攻击了,你大可以直接给我打电话,我的号码没变,上午睡觉没接着下午起床也一定回的,但不要发短信,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很烦回短信,比直接通话更浪费时间。我对领队唯一的意见其实是建议:以后千万不要说什么“只要批评得对的我们就接受”,这很缺乏可操作性,因为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全由你说了算。

八、上面说的是意见,下面还是说点建议:长期以来我最烦中国教练搞什么国际流行战术了,比如朱指导搞的山寨切尔西和山寨巴萨,沈指导的前场荷兰中场巴西后场意大利,其实最好的战术就是人尽其用的战术,比如中国队最好的两个教练米卢和克劳琛,他们也说不清自己打的是什么流行战术,但他们把人用对路了。

所以这场比赛其实中国队还是有亮点的,比如用对了郜林,虽然郜林一直就在那里他这特点只在社会主义足球特色下一直没被重用而已,但好歹我们经过三年后发现了他,从这个问题延伸出来的问题是,把人用对了,战术就对了,而不是先设计一个对的战术,然后才去用人。比如杜震宇,他是个有实力的队员,怎么让他能在擅长的位置上发挥水平是教练的问题而不是队员的问题,别让他再打中锋了,否则逼得他只能对队友伸出食指,同样的问题还存在于蒿俊闵、曲波、曹阳、王栋、包括杜威,我的观点是,中国足球的差距首先是中国足协和教练组的,球员也有差距,但不是每回大崩溃显示出来那么大差距,他们被种种智多星吴用,误用了。这倒也有点冤。

九、无论如何该过年了,所以还是得热烈庆祝中国国家足球队大胜东南亚劲旅越南,感谢队员,感谢教练,感谢领队,感谢大大,感谢现场高举标语的爱国球迷,感谢善于在中国足球队每一次大胜东南亚劲旅后进行表扬的媒体朋友们,只是千万不要表扬过火了,否则表扬,就成婊样。

十、大胜越南队能给中国足球带来什么改变,我不知道所以不能乱讲。这里给大家逗乐,讲个段子:青楼,有只鹦鹉,聪明,每回见着老鸨就会说,妈咪好。见着小姐也说,姐姐好。见着少爷,就说少爷好。见着客人更是热情,客人好……一日青楼因经营不善倒闭,物什均拍卖,鹦鹉未能幸免,被拎到菜市场挂卖,一老妈子买菜时见鹦鹉聪明过人,心喜之,蒙上布买回家。回家后将蒙在鸟笼上的布摘掉,洗菜去了。鹦鹉睁开眼睛环顾四周,欣喜地说,呀,青楼换新装修啦。过一会儿,这家女儿放学回家了,鹦鹉说,呀,小姐也换新的啦。再过一会儿,这家女主人下班回家,鹦鹉睁大眼睛更是惊奇,呀,想不到妈咪也换新的了。深为生活发生很大变化而惊喜。

不一会儿,这家男主人下班回家了,鹦鹉一看,大失所望,哎,想不到,客人还是老客人。

结论:生活中,没有那么多惊喜的新变化的。